绘本讲师培训21天打卡【51期】4/21阅读原创|绘本是大人为自
51014 张小灵
参加这次绘本讲师培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绘本阅读,先取悦自己,再取悦别人。
柳田邦男先生在《绘本之力》这本书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的深刻,第一次看后,也觉得这篇写的很好,当时只顾着照顾自己的情绪,结果忽略了书里要表达的内容。
如今,又重新翻到了这一页,看到了作者想要说的话。
绘本是大人为自己阅读的作品
在给孩子阅读之前,大人自身能以怎样的深度进入绘本之中?对绘本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自己是不是真的对绘本感兴趣,从中获得感动,对其中的各种问题能否感同身受?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再怎么对孩子讲,也不能进行真正的传达。
文章里讲了这个故事,幼小的孩子良太,因为生病后遗症,进入了脑死亡,成了植物人状态。
8岁的姐姐和5岁的弟弟不太理解,每次去病房。还都为弟弟带上玩具,并且经常会问到,良太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妈妈求助医生细谷老师告知孩子真相。细谷老师就在医院,给两个孩子阅读了《獾的礼物》,这本绘本……
特别是讲到最后:在一个春日里,鼹鼠怀着这样的回忆,站在总是与獾一起游戏的山岗上,觉得獾就在自己身边,他朝着天空喊道:“谢谢你!獾。”
【獾一定……听到了】
(我读到这一段时,泪奔了,忽然感觉到,绘本里有一个很自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把自己所有隐藏的情绪,就像鼹鼠那样在心里呐喊出来,慢慢释放掉。而捧着绘本的我,是通过眼泪把压抑许久的情绪冲刷掉的。)

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紧紧盯着那本书。
细谷老师说:“虽然獾是变老死的。可是也有人会在更小的时候死去。谁都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死去。良太不久也要穿过隧道到那一边去,变得自由了,不过,现在,他也睡得很香,没有一点痛苦。”两个孩子用力地点点头。
在一旁的妈妈,后来回忆说:“将事情如实地像孩子传达的老师的话语,就像清水浸透到干枯的土里一样,在立于旁边的我和丈夫心上,慢慢地、温柔地扩散开来。”
大人再给孩子聊一个关于亲人离世的话题,很多时候,真的不好开口、也说不明白,一本绘本就能让孩子懂了……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死亡这件事本身,还不是最终的目的。最有价值或值得去做的意义在于: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情感,当身边最熟悉亲近的人离世,孩子也会悲伤、会有深深地想念。
很多时候,大人会认为小孩子不明白死是怎么回事,或认为没有办法教他,就回避过去。
就算不说,孩子的心理也能敏感地捕捉到生活里的这种变故,特别是在后来漫长的思念里。
大人不说,他就会自己瞎想,在他心智发展还不完全的时候,他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到哪种程度?是否会在憋闷之中将悲伤的感情封藏在什么地方?我们都不得而知。
当大人和孩子聊这些,真诚的告知孩子发生了什么,以后要面临的生活怎样?以及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通过引导孩子把这种悲伤的情绪表达出来,孩子更容易走出来,不会有个解不开的结,堵在那里。
我之前看兰海老师的《超级育儿师》节目里,有两期是关于爸爸突然离世的,一个是4岁左右的男孩,一个是7岁左右的女孩。这两个孩子,生活里歇斯底里地喊叫声,让人好心疼。
后来,也都因为妈妈如实相告,关于爸爸的一些情况,而敞开了心扉。重新和家人建立了连接,开始对未来的生活,重新有了美好的期盼。
柳田先生说:一生要读三次绘本,第一次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自己进入到后半期的时候。
特别是在人生的后半期,意识到了衰老,身患了疾病,或者回顾人生的波折,这时候,会出乎意料的从绘本中读到不少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味。
要生存下去的话,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已经写在绘本之中了。
要生存下去的话,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已经写在绘本之中了。——让人深思的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