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听不见了
父亲的听力不好是有历史原因的。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在水利专科学校求学,因为一次中耳炎发作,导致听力有一定程度的受损。虽然这样的缺陷是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只是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如果对方声音小一点,他就听不清楚别人说的话,但是对于父亲,却影响着他的一生。
这个小缺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嗓门大,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说话声音都很大,用母亲的话说,一说话就跟要打架似的。还有一个是同事给他起外号,叫他L聋子,他们经常当面就这样叫他,毫不忌讳,父亲也不生气,算是默认。
最长远的影响是因为耳朵听不清的事情被以讹传讹,尤其又有了那个聋子的外号,十里八乡的姑娘估计认为父亲真的是个聋子,哪还敢嫁啊!即使你有国家干部的身份,拿着国家发的工资,不用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土里刨食,也还是没有姑娘上门。
本来父亲上学就晚了好几年,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时候已经二十大几了,再加上耳朵的问题,导致他的终身大事一直没有着落。
幸好父亲遇到了一位同事,因为接触比较多,关系也比较好,他也知道父亲只是听力不太好,并不是完全听不见,而且了解父亲善良和本分。正好这位同事的妻妹从河南过来帮他们照顾孩子,年纪也不小了,就从中牵线搭桥,把他的妻妹介绍给父亲。
父亲除了耳朵的这个毛病之外,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帅气的。同事妻妹相看过之后,很满意,不计较父亲的耳朵问题。就这样,父亲的终身大事得以解决。那位同事后来成为父亲的连襟,也就是我的姨夫,他的妻妹正是我的母亲。
母亲慧眼识珠,虽然父亲大她八岁,虽然父亲听力不太好,但正是母亲的选择,才有了我们这个温馨的家。
我们小的时候,还会听到有人喊父亲L聋子,我们听着很刺耳,母亲听到的话就会跟人家解释,说我父亲并不聋,久而久之,喊他L聋子的人变少了,等我们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听人这么喊过他。
随着父亲年纪的增大,尤其是退休之后,父亲的听力反而没有年轻的时候那么差了,正常音量的交流也没什么问题。
父亲的听力极度恶化是从母亲离世之后开始的。因为父亲不善表达,我们很少听到父亲对母亲甜言蜜语,即使母亲最后的那段日子,父亲每天会去一趟医院,坐在母亲的对面,也不说话,坐在那里十几分钟,就一直默默地注视着她,直到起身离开。
母亲走了之后,父亲沉默的时候更多了,别人跟他说话,他也不爱理人,姐渐渐发现,父亲不是不爱理人,是他听不见了。
我买了一套助听器寄给父亲,希望能帮助父亲重回声音的世界,父亲试戴了几次之后,再也没有戴过。他依然留在无声的世界。
每次我回去探望父亲的时候,父亲总会紧紧抓着我的手,说句“来啦!”每次这种时候,我都想和父亲来个大大的拥抱,可是矜持的我只能在与他合影时,紧紧搂着他的肩膀,把头紧紧靠在他的肩上,这已经算是我们父女间最亲密的接触了。
我回去的日子,父亲虽然仍是不怎么说话,仍然会看他的无声电视,但明显感觉兴奋很多,因为他竟亲自到厨房准备午餐的配菜呢!我不回去的时候,他已经很久不进厨房了。
最难熬的时间,是我即将启程的那一天。父亲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早早就催促姐准备午饭。当我坐上车子离开的时候,父亲会一直站在那里,冲我挥着手,父亲的身影随着车子的离去逐渐模糊,最后消失在我的视野之外。
听不见的父亲再也不跟我们他讲年轻时候的故事了,不知道他是怕我们嫌弃他唠叨,还是已经没有这样的兴致?所谓的听不见,到底是听不清还是听不到?我想知道父亲的世界里究竟是无声的还是嘈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