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我的反思

2019-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易悦_35012
一件小事,我的反思

很久没玩剪纸,她挑了几张难度较高弧线和转折很多的来剪。她剪得非常认真专注,我在一旁拍视频记录,突然一个拐弯处被她剪破了。她生气地扔掉手里的剪纸,说剪破了,不要这张了。眼见着我们这个完美主义宝宝就快要哭了。

我想如果我此刻心情不好,有可能跟她一起生气并教训“这有什么好哭的”“不能坏了一点就放弃”“不能这样扔掉,捡起来” 之类的。激怒她的后果必然引来一番哭闹,剪纸工作不了了之,而且还要花更多时间安抚我和她的情绪。

也许此刻我就是好累什么都不想管,就给另外一张,不剪就算了。或者干脆帮她粘好破了的地方,然后说“好啦补好了别哭了”。那么她错失了一次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错失了一次理解要多练习才能做得更好的机会,也许还会得到了一个“做不好我就不做了”的印象,得到一个“这个太难了我就是不会剪”的结论。

幸好,她的情绪出来的时候我并没有着急,而是决定先什么都不做。

我没有立刻回应她的哭和扔掉了那张纸的动作,只是放下手机平静看着她,任她自己拿起第二张继续剪,可不出所料碰到同样难剪的拐角,她又生气说不想剪了因为怕又剪破。

待她发泄完情绪停下来的时候,我才开始引导她回忆:“以前我们的书如果不小心撕破了是怎么处理的?” 她说用透明胶补起来。“那剪纸破了是不是也可以补起来呢?” 她想了一下,捡起来刚自己扔掉的那张剪纸,并想到从另外一个角度下手,把剩余部分先剪下来了,然后自己去工具箱拿了透明胶,剪了一小段补在刚刚剪破的地方。期间我在她剪透明胶的时候帮忙扶了一下,剩下她都自己做的。

这时她继续拿起刚刚第二张遇到困难的剪纸,试图换角度可还是很难。她再次想放弃,让我帮她剪。这时我才说,刚才第一张你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剪得更好,并且非常认真,可还是剪破了所以生气了是吗?她点头。我说,我也觉得你可以剪得更好,但是需要多练习才会更熟练,做得更好(此处列举其他以前谈过的多练习就会进步的案例,如学习骑自行车和翻跟斗)。她显然是听进去我的话了。这时我再问她,如果我来剪就是我练习了哦,还想要我帮你剪吗?自然的,她决定还是要自己来,拿起纸和剪刀继续想办法。

到这里,鼓励和引导的任务已经完成,可她遇到困难仍然客观存在。所以当她愿意继续面对困难的时候,给予她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导,如小拐角处可以先多剪掉一些,再换方向剪;再给予她一定的帮助,如帮她把纸扶稳;过程中,用语言和眼神肯定她的每一点进步和努力。

最终,她特别骄傲地展示由自己完成的两张剪纸,虽然坑坑洼洼,离完美还有很远的距离,可她的眼神里确是实实在在的满足和开心,而且自信地告诉我们破的地方她是自己补的。


其实这是一件特别小的事情,三岁多的孩子,这种状况每天都要出现太多次,通常每一次都是令你猝不及防的。但我一直认为,每一个状况下,父母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帮助她把这些都存脑海中,虽不可能立刻就学会,可久而久之,这些影响都会慢慢成为她自己的一部分,父母的正面鼓励的语言会成为她鼓励自己的语言,父母的态度会成为她遇到困难时安抚自己情绪的态度。

每个家庭的养育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妈妈在遇到这种问题处理得也不一样,我做的不会是最好的,但我会认真对待每一次可以给予你正面影响的机会。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有很多很多的性格上的“问题”,虽然我更愿意说是性格上的“不同”,父母在面对这些不同的时候,有的是强硬的,有的是幽默的,有的是佛系的。无论怎么样,我都相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孩子不可能因为你的一顿教训一个游戏或一段苦口婆心就变成了你想的那样,你的教育理念、你的三观、你的人生哲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处事原则,都是通过一件件这样的小事情传递给你的孩子的。

回想这件小事,孩子可能早已经不记得这十分钟,可我却突然觉得应该常常保留这份觉察和反观,因为这就是成长。

一件小事,我的反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