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 MVP | 产品
如何理解 MVP ?
为什么投入大量资源,但我的产品项目还是会失败?
你真的清楚 MVP 背后的底层逻辑么?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或一支创新业务团队,当我们已经找到PMF、细分市场、先发优势、业务价值等,那么接下来比较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打磨自己的“产品”了。开始讲“产品”之前,首先我们需要讲讲 MVP 这个概念。
其实关于这个名词,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创投圈都有大量的讨论和思考,今天我们先来讲讲怎么样正确理解 MVP。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要了解MVP,得先了解 Lean Startup,也就是精益创业。事实上,MVP背后的逻辑,脱离不了 Lean Startup 这套方法论,而谈到 Lean Startup,很多人会直接联想到下面这张非常知名的图:
image简单来说,在创业初期的时候,就算你写了 100 页的 BP,内部讨论了很多种可能情况,等到真的把产品推到市场上,会发现事情并不是 100% 像你之前预料的那样进行。也就是说,你那 100 页的 BP、和团队讨论的多种可能情况,其实都只能算是“假设”。比如,你“假设”只要学小米一样,通过线上营销就能有成本上的优势,但真实情况到底会怎么样,谁也不能保证。
所以,“精益创业”那套方法论基本上不相信一炮而红、一击必中这种事。它相信摸着石头过河,相信“大胆假设”,然后通过量化的数据和工具来“小心求证”。这也就说明,在精益创业中所给出的 Build-Measure-Learn 三个环节里,Learn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对精益创业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看 MVP的重要性。对这个名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它是硅谷流行的一种创业方法论,给创业者们最大的启发在于,你需要先在市场中投放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优化,让它迅速适应更广泛的市场。
关于 MVP 的经典案例很多,最经典的案例就是 DropBox,这家公司通过拍摄了一个视频来测试市场对他将要推出的产品有多大预期。
来简单讲讲这个故事。DropBox 是一个云服务工具。你安装了它的应用,就可以把自己的文件传到这个平台,然后在其他的电脑或者手机上继续使用。
但是在 Dropbox 还没推出的时候,他们并不确定有多少人有这个需求,因为此前还几乎没有类似的针对个人用户的产品推出。而且,因为这个工具的开发需要大量工程师投入时间,所以 Dropbox 想直接作出一个 demo 然后推向市场也不可能。
最终这家公司的营销策略是,在一个技术爱好者社区发布一段能够反映 Dropbox 功能的演示视频,结果,短短几天时间里,这段视频就被大家疯狂转发和点赞,迅速引起了关注者对于 Dropbox 这个产品的兴趣,也为后来它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除了 Dropbox 这种方式,像 Facebook 这样的公司最开始也采用了 MVP 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产品是否符合用户的期望。比如 Facebook 的MVP,就是通过把一个大学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日常。等发现这个工具在大学生群里中病毒式地传播开之后,再继续开发其他的新功能。
image所以说,MVP 是精益创业那套方法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创业者把 MVP 丢到市场,直接通过市场反应来验证你之前提出的“假设”。
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做一个 MVP,创业者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利润,也不是用户,而是关于你下一个产品的“经验”和“教训”,所以也有人提过另一个词,MLP,Mininum Learnable Product,最小可学习产品。
除此之外,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你会发现,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创业者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所以这也就自然衍生出不同的 MVP 形式。比如说,你想要验证“是否有人愿意花钱买你的东西”,那你就可以用类似众筹的方式去测试,你想要验证“用户的增长和留存”是否够高,那你可以做个简单的App 或网站。
而这个步骤的重点,在于你推出产品之前,提前预判可能导致失败的最大风险会是什么,然后在投入更多资源之前,先针对这些主要的风险因子,做个 MVP 去验证它。
本文参考:http://wiki.mbalib.com/wiki/精益创业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