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闲文!傅申1980。

过节的烦恼

2022-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佳儿佳女

先生的儿子端午假期去外婆家玩,没有回来,也没有打电话回家。

先生盼电话盼了一天,念叨了几次。

我建议他打过去,想儿子就主动点。

他拒绝了∶“哪有老子给儿子拜节的道理?”

他打小受的传统教育思想又作怪了。

还隐隐责怪前妻没有提醒儿子打电话。

暂时说服不了他,也不忍他失望,于是我主动给儿子发了个信息

“给你爸打个电话,盼你的拜节电话一整天了,接你的电话会开心很多。”

又给他发了一个红包。他喜欢和同学出去玩,需要活动资金。

过一会儿,他回复∶“现在和我妈在外面吃饭,等下就打。谢谢爱姨!”

他电话铃音响起,看了一眼,故意等了几秒钟才接电话,故意绷着脸和儿子聊天。

其实看得出来,他心情好了很多。

我想起《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里,一再训练我们说话时要正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可是我们的传统教育没有教我们这些,反而是要表达含蓄。

这给我们的沟通带来莫大的阻碍,也严重影响到良好情感模式的构建。

如果先生自己主动和儿子沟通∶“今天端午节,爸爸很想听到儿子的问候。每个节日和生日,我都盼着你回来,不能回来也会盼你的电话。”

这样直接表达感受提要求,儿子就会记在心里。

而自己也不用生闷气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