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

2022-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阿雄18009

徐葆云先生创作的《王阳明的六次突围》,是一部研究王阳明心学的入门级读物,通过它让我们开启学习经典,完善自我的探索之旅。

书中总结了王阳明心学的三个核心理念: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

徐葆云提出的六次突围,就是指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六个时期,分别是身陷诏狱,龙场悟道,赣南剿匪,平定宁王叛乱,阻止皇帝南下,天泉证道。

这六个时期之所以被称为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因为阳明心学创建的过程,就包含在这六个时期里。

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大太监刘瑾仗着皇帝的宠信,胡作非为,忠心的王阳明上书弹劾刘瑾,却被抓进了锦衣卫的大狱,差点死掉。

在狱中,王阳明明白了不能对皇帝愚忠,但作为一个信奉忠君爱国的儒生,他也失去了人生追求的意义。

王阳明出狱后,被贬到贵州龙场驿去做驿丞。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两个仆人病到了。王阳明通过照顾仆人,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觉得生活有了意义。

照顾生病的仆人,是王阳明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想去做的,这个从心里能够指导自己行为的东西,王阳明称之为良知。他因为这件事,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

良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发自内心的是非之心。人的内心,会自觉的产生对外界善恶的判断,就像每个人都有羞耻心一样。

王阳明被派到了江西赣南剿匪,面对遍布九个州府,已经闹了十几年的匪患,王阳明一个从来没带过兵,又没打过仗的人,靠着良知和知行合一,却圆满完成了剿匪的任务。

王阳明认为,既然人心里都有良知,能识别是非善恶,以良知为准绳,人就可以进行自我反省,知错改错。

王阳明招抚那些愿意改邪归正,不再继续当土匪的农民,给他们土地,耕牛,种子,让他们好好种田过日子,重新做回了老百姓。

对于那些不知悔改,仍然继续作恶的土匪,王阳明则坚决采取军事打击,在王阳明的运筹帷幄下,最终肃清了匪患,赢得了江西老百姓的衷心爱戴。

知行合一,就是人在内心良知指引下去行动,有了良知,立刻去行动,不要被欲望所驱使。

知行合一最注重效率,思考和行动一定要密不可分。王阳明平叛宁王之乱,想到战术后就会马上主动实行,衔接的非常快,宁王被王阳明的战术牵着鼻子走,搞的晕头转向,只用了三十五天就战败被俘。

经过赣南剿匪,平定宁王叛乱,以及阻止皇帝南下,在这些时期实践“知行合一”后,王阳明又进一步提出,人可以通过致良知,达到圣人境界,把心学推向了高峰。

致良知,是不断扩充自己的良知,以良知为指导,更好地运用到行动中去,这是一项长期修炼的过程,也是知行合一的高境界。在致良知里,人生的一切意义都指向良知。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人生的一切目标,都包容在良知之内,将自己内心的良知,不断修炼地纯粹无比,成为自己心中的圣人境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