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64:《透过佛法看世界》

2022-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飞鸟遗音

问题一:假如用几句话让您介绍佛教,怎么介绍

答:有教无类,有求必应。自净其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饶益众生,自净其意。

大乘:大船,众善奉行,饶益众生,自净其意(不琢有无)

小乘:小船,诸恶莫作


问题二:究竟从佛哪里找一种庇佑还是内心的力量?

回答: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学佛。(人天乘——诚心正义;断除一切烦恼——小乘(声缘乘);让世界人都能获得圆满智慧——大乘(菩萨乘,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千处祈求千处应)


问题三:佛祖为什么能放下,因为有钱、做过王子……,拥有才能放下

回答:放下是指对已有的东西不贪恋,对没有的东西不希求。放下需要智慧,拥有需要福报,智慧是更大的福报

即使拥有世人追求的一切,也并不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


问题四:我已经生活无忧,但是为什么常常觉得不安?

回答:不安全感的来源于对无常(无偿一定存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抗拒和对自我的持住


问题五:自称能够看空一切的人,难道没有一件在意的事和人吗?

回答:看空一切并不是一切的证物。十年前的事情现在还重要吗?


问题六:如何供养能获得更多的福报?

回答:佛教说的积累就是放弃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充满傲慢)、精进、禅定、智慧


问题七:对于虔诚的教徒许下心愿没有达成怎么坚定其心志?

回答:许愿就要实现这是不成熟的心智,生活中求而不得是常态。佛法教育大家通过不圆满感受内心的喜悦。


问题八:什么叫修行,如何看待修行?

回答:修行并不神秘。

为所欲为是最大的不自由,因为你是你情绪最大的奴隶。

自由是能够摆脱这个社会的惯性。

常怀善意——修行不一定非得打坐,而是开始常怀善意


问题九:如何获得内心的宁静?

回答:当你找到自己的内心就会变得宁静。


问题十:如何看待痛苦?

回答:所有的解脱都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痛苦看似消极,其实不然,承认痛苦的普遍性,不必承受更多的焦虑和恐惧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 怨憎会 爱离别 求不得 不遇临


问题十一:知道贪嗔痴不对,但是没有一下子平静下来怎么办?

回答:有了念头,不要让行动进一步发生。修行是需要有耐心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