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式探询工作坊-引导实践系列2
引导技术,培训师、HRBP、OD、管理者、咨询顾问都需要懂并且掌握的一门手艺。
相信你能点到这文章,肯定都知道引导技术是啥,有什么用。
引导工具:ORID聚焦式会话,团队共创法,世界咖啡,鱼缸会议,群策群力,未来探索,欣赏式探询,复盘····
相信你对以上引导工具,或听过概念,或看过网上文章,或看过书,或体验过,或主持过。
近期因为要做公司HRBP的引导技术赋能班,做了个简单的调研,欣赏式探询,没人体验过。
既然是来参加学习引导技术的,谁会来听熟悉的内容,所以锁定了欣赏式探询。
欣赏式探询(Appreciative Inquiry,AI)是一种正向和基于优势的参与式方法,旨在发现人及所处组织中最优秀的部分。
欣赏式探询,个人认为是一个绝对被低估的引导工具:
1.主持和操作不难;
2.带来的管理思路启发很大;
3.参与者体验感极好。
1.管理思路启发很大
工作坊结束后,现场总结环节,几位发言的HRBP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这点。
有人说:”以前做工作坊,发现现场参与者能量不高,作为主持人因为现场呈现没有达到预期,心里是担心的,但是又无能为力,因此降低和影响了她持续做工作坊的信心。
而欣赏式探询,刚开始22对话环节,人的能量是非常饱满,也是充满了正能量的。这股能量,是从一开始就有,并且持续到了会议结束的。“
有人反馈:”回想日常的管理者,的确使用的管理方式,营造的管理氛围,就是问题解决式。不管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充满了压力,负面情绪居多。
而今天欣赏式探询工作坊,给了她本人很大的启发,这种管理思路及欣赏式探询的方法,她会去考虑,未来如何融合他的日常工作中,甚至带给管理层一些影响“
这是非常出我意料的,也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欣赏式探询真正有威力的地方。它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假设,是非常扎实和坚固的。好的引导工具,一定是道和术的结合。
2.主持和操作不难
什么样是引导工作坊主持和操作是难的?
首先有个前提,我相信想做或者做过引导工作坊的人,Ta首先是有很多年工作经验的,上台讲话分享,与人的沟通这些,都肯定是已经具备的。
有难度的引导工作坊,需要根据参与者现场的沟通,需要引导师做高水平的,有深度的引导及精准的反馈,比如很多团队教练型的工作坊。
或者,现场的效果,取决于参与者现场的高水平,有深度的反馈沟通,比如鱼缸会议,私董会,世界咖啡。
还有一种,是本事引导流程比较复杂或者周期跨度长期,比如群策群力。
什么是简单,而有效的工作坊?
它的特点是,流程及问题都是提前设计好,参与者只要现场听明白操作指令,不管原有的水平基础高低如何,都可以按照流程顺畅得走下来,并且都能保证质量。不需要引导师 在现场太多的临场发挥。
欣赏式探询工作坊,在确定某一主题下,关键是提前设计好22对话的问题设计,因为是提前设计,引导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征询别人的建议,可以提前通过演练和反馈,优化修正问题的设计。
关键是,因为欣赏式探询,本身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又经过国外几十年的实践验证,效果是有所保证的。
3.参与者体验感极好
很多引导工具,它偏事情,比如复盘,团队共创法,大家都围绕某一主题,头脑风暴,最后有所产出,取得了在事情讨论方面有一定的成功。
但是人与人的之间的沟通,是不走心的,也没有带来个人能量的提升,所以更多层面是在理性层面,大家按照流程,表现的”中规中矩“。
因为引发不了更多情感层面的碰撞,而在这个体验的时代,不走心,不触动,必然参与者对工作坊反馈评价的时候,也是”中规中矩“
欣赏式探询工作坊,我个人认为最核心的环节,是工作坊的第一环节:22对话。
22对话,40分钟左右,一方做采访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问被采访者。
采访者回忆ta曾经经历过的一件最成功的时间,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回复,因为回答者都是说些正向的内容,在说的过程中,他自身的情绪和能量是持续高涨的。同时也能够深深影响者采访者。
20分钟后,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角色互换,2个人又再一次被情绪推动。同时采访的结果也有事情层面的输出。
2人回到小组后,又把对方的成功故事再次在组内简要复述,也同时听更多人的讲述。小组能量持续延续了刚才的2人对话。
附图:
线上私董会·实践篇——引导实践系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