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是心灵的展现
与朋友一起去外地工地,第一次合作心里还是没有底。但很多的时候,看一个人并不需要听对方如何说,而是要从小的细节处看一个人的底细。因为是外地,我们需要开车近五个小时才能到达,所以,我们就定好起早走,约好四点出发,这样,到了工地正好可以开始工作。
凌晨三点我就无睡意,起床活动一下,然后就是在等待中写一篇日更。三点五十朋友就到了,妻子说,真准时,这人办事可以托底。我也是觉得朋友是一个可以说到做到的人。一见面,朋友就说,哥,咱们就是自己的活,晚上早回去也就是划拉手机,咱们加加班,晚上点个灯多干一会,然后,就可以早回去。
接触人多之后,很多人的个性就在那细节之处展现出来。我的个性是比较急一些的,而且比较恋家,所以,每当出门之后就会想着完工早点回去,有的朋友是个性比较缓的,那种缓之中也带着一种不受外境干扰的特质,他往往就会把时间安排的充足,还能抽空去玩一玩,然后才返程。
我的老师也常跟我说,了解一个人不用太多的东西,只需要一个细节的了解就很深入了。第一次认识我的老师就是在一次的听课中,那次是在一个乡村的小院里,我们去了有二十几人听课,送老师去的车的车胎缺气了,司机就在那里用气管打气,我觉得我最小,所以应该过去帮忙,就自然而然地走过去,毕竟用那个小气管打足一个缺气的轮胎还是很吃力的。我们两个轮流打着气,大家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想要得到能让自己成长的法宝。
后来,我走进老师的世界,这个给轮胎打气的行为,成了一个好的媒介。老师说,学习大乘是为了别人,这是菩萨行,所以这种为他人的行为本身就是很好的基础,只需要一点拨就会走上正道。
行为是自己心灵的展现,心灵是行为的指导。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心性,行为才能更好地利众而不执著。所以,想要改变自己的固有的行为模式,只有从观念的更新,认知的提升中来。
一个人很多年形成了行为模式,有时候是机械式的展现,所以才更真实地体现着内心的世界,自私的人有着利己的行为,无私的人有着奉献的行为 。当有一种超越的眼光来看的时候,一切就会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