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是面照妖镜,这才是瑞幸真面目!
瑞幸咖啡问世以来,有关于它的种种猜测、唱衰乃至群嘲就没有停过。瑞幸的一举一动总是被有意无意地放在放大镜下被检视细节,而这种检视,还是在滤镜后面完成的。
作为互联网咖啡的领头羊,瑞幸仿佛生来便带着互联网的原罪:烧钱、亏空、造梦;与星巴克的对比也成了自不量力甚至是碰瓷;“烧光了XX亿”、“资金链要断”、“恐成下一个ofo”的小道消息更是三天一小飞,五天一大飞。
言论总是带着情绪和某种目的,如果不能辨清则会堕入言论鼓吹者的陷阱中。幸好这个时代还有更冷静、更客观的大数据。数据不说谎,那就让直观的数字来给瑞幸咖啡翻案,看看数据真相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
自2018年3月20日到2019年3月20日为期一年的大数据监测显示,在舆论主战场微博,瑞幸咖啡的舆论趋势一直随具体营销动作而规律涨跌,并展现出正常的周期性数据增长及回落。
针对媒体,特别是公众号最爱渲染的瑞幸咖啡“恶评如潮”来看,微博口碑中涉及瑞幸负面口碑的仅占0.97%,正面口碑则占比36.97%,而62.23%的中性口碑也能反映出市场对于瑞幸品牌持偏乐观观望的趋势。
从这组数据对比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众多新兴互联网产品中,瑞幸咖啡既没有占用社会公共资源造成环境浪费,也没有盲目扩张导致市场规则无序,品牌整体呈现健康向上的态势。
而瑞幸的外卖贩售、赠饮模式则重新洗牌国内饮品行业,其开拓与创新性实则外界所看好并期待。至于消费者普遍存疑的咖啡品质问题,对于瑞幸来说,也将一直是鞭策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
进一步的,大数据在进行数字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筛选了瑞幸咖啡正负面评论关键词。当消费者越来越多,这些关键词也逐渐清晰并多元起来。从中也不难发现,针对瑞幸的正面评价更趋于具体、实在、言之有物,而负面评价的情绪化倾向则更明显一些。
比如正面评论中,微博和小红书出现较多的词有“醇香”、“醇厚”、“浓郁”、“饱满”等,这些评论多从产品角度出发,甚至不乏专业词汇,往往一语中的点出瑞幸的特色和亮点,足见瑞幸为咖啡饮用者们带来更多品尝实践。这也显示出瑞幸消费者乃至中国咖啡消费群体的水准在近两年咖啡品牌爆发期里已有明显提升。
在负面评价中,“难喝”、“垃圾”、“差评”等宣泄性质的词语占主要地位,这也是新事物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的现象。
但总体而言,这样的评价无法构成成熟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更不能证明瑞幸咖啡的产品品质如媒体描述那样到了要引起公愤的地步。相反,随着公众评价更加具体而细致,瑞幸咖啡的市场接受度也将会有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