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辛亥革命时期是一个伟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震荡和变动。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引导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孙中山先生在1894年建立兴中会之后,这场革命在20世纪头十年蔚然兴起,不断走向高潮。经过孙中山和革命党人的艰苦奋战,革命取得了推翻清王朝的伟大胜利。虽然革命最终无可挽回地归于失败,但它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而我在这便是要列举孙中山先生在革命中一些重要活动。
孙中山很早就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1894年他赴檀香山,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和众政府”为宗旨。1895年广州起义流产后,孙中山长期流亡海外。在日本、欧洲、美国等地,他进一步加深了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加深了对西方社会弊病的认识。他还写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等文章对未来的民主政府作了构思,其民权主义思想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正是在20世纪初年,孙中山同海外留学生多有接触,与他们一同探讨反清革命,反动康有为等的立宪主张。1903年,孙中山在东京开办青山军事学校,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入校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创立民国”相结合,就使民族斗争与反封建专制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得到了深化和丰富。尤其重要的是,它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纲领。这标志着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基本形成。至此,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想内容已基本具备。
1903年10月,孙中山离日赴檀香山,在希炉重建革命组织“革命军”,又将十六字写入誓词。1905年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为洪门重订章程,明确规定以十六字为致公堂宗旨。同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对十六字纲领又作了进一步阐述,第一次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次年,他又在《同盟会革命方略》的首篇《军政府宣言》以及他在庆祝《民报》创刊一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重要演讲,都再一次对三大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系统解释。理论概念的提成和众多阐释文字的出现,都标志着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体系已经形成。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所组成。它是20世纪初中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潮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孙中山在长期的斗争中创立的,是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旗帜。它对于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虽然革命是失败了,但是孙中山先生对滚滚历史长河的贡献,我们是绝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