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源于追求卓越与独立

2017-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英国熊

有一次和朋友不知怎么聊到教师群体,看着他在聊天页面上发来一段话:教师可以说是高考制度的最底层得益者。我没回复,只是像左右脚错穿了不同款式的鞋呆在人堆里一样窘迫。很有几次,我亲耳听到同行的自我论断——教师的收入不要和别人比,高考什么水平,能和别人比吗?——我的眼前瞬间出现一个学生拿着鼓励奖证书畏畏缩缩躲在颁奖台一角。

这就是中小学教师尴尬活生生的例子:普通人觉得我们是读书人,可不少真正的读书人又觉得我们没什么文化;我们上美团订个餐聚聚没啥问题,但去好一点的地方坐坐还是得掂量一下。论收入,吃不饱饿不死;论学问和专业性,似乎缺乏足够的认可度。有时同事聊天,也拿自己是小教师一个打趣,言之凿凿不让下一代成为接班人。

相较旁人,我更看重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定义与评价,对职业意义和自身价值有了清晰认识和判断,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和行动承担这个职业应该的义务。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性不是做学者,当然是学者的中小学教师更好。但术业有专攻,中小学教师处在权力结构的最底层,我们面对的是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需要、需要接受每个孩子不同的成长背景,还得接受自己的私生活随时被学生问题干扰的现实……我们的专业性是更像佐藤学所说的“反思性实践家”,也就是在解决那些琐碎具体的实践问题。从考试分数到上课专注,到喝水吃饭女生例假,甚至到了寒暑假,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看似琐碎,但实则千头万绪又没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因学生而异、见招拆超。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专业性得以体现,专业形象得以清晰。如果哪位精英不相信,可以到小学一年级做一天班主任体验一下。

我坚决反对以高考和权力结构的地位来断言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一个人的收入是和他的能力还有创造的价值匹配,学历是能力的一种证明,但绝对不等于能力,否则你没法说清一个大学毕业生收入还比不过快递小哥。至于按权力大小来区分收入水平,本身就是应该教育行政改革的目标之一。但我没法判断教师的收入低还是高,因为教师是是食税者,薪酬不是按照市场来定。我只能说,如果有老师觉得可以,就留下来好好做;如果觉得委屈了自己的才干,就离职,反正这个时代的选择也多。

中小学教师职业形象的油腻危险其实蛮大,因为教育领域更为严重的行政化和封闭性使得开放性远远不及其他领域,中小学教师没有自我更新的压力,不少同行甚至失去了自我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日复一日,重复自己,按部就班,等候退休。其实中小学教师的自信,是面对别个职业群体的底气。无论哪个时代,自信的底气都依据实力,实力都要靠学习获得。我们必须打开自己,吸纳新知,更新自己的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去了解这个新的时代,去接受新鲜的事物。不要活在当下,无论生活还是教育观念上,却被看作从远古穿越而来。

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从从中获得意义,而教师职业意义的来源就是要去创造,让改变发生。一个中小学教师从二十二三岁入职,到退休,几十年的时光,如果只是按照惯性来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缺乏变化和革新,估计自己都得嫌弃自己。以我来说,这几年从电影课的赏析主题文本的阅读到了整本书的阅读和表演,有时自己都觉得没什么意思,不知道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可以尝试和实践。看了钥匙玩校和悦谷学习社区的课程实践,我觉得自己的课程实践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和丰富性,接下来想把游戏与学习整合,最近就老琢磨《三国杀》和《三国志》怎么搭配;我也特别想实践悦谷的模拟法庭,让学生学习自治,初步了解法律的实践和意义;从初一到初三,每学期做一本莎士比亚的悲喜剧的阅读,让他们去体育馆排练演出……嗯,想到这些,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的挑战在老去以前还真大,顿时有了欲望与活力。

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自信是追求卓越的自然产物。追求卓越除了自我更新和创造,还有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们问问自己:我的专业能力可以在市场养活自己吗?如果可以,或者睁得比学校更多,那你就是有了选择的能力和自由。一个教师如果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他就不是被迫教书,而是发自内心的职业认同让他成为一个教师。

人,不是吃烟拉风,得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我年轻的时候,就矫情得不屑于谈钱——谈钱又俗又没意义,我是个读书人。这两年,翻了些奥利地学派的经济学书籍,才知道这是病,得治。经济的独立和相对宽裕,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可以心无旁骛更有勇气地坚持下去。我热爱的连岳大叔,经常在公号上鼓励大家在好地段买房。我有个朋友深以为然,他和我说:“有勇气买一套好地段的房子,你就无须去纠结于学校绩效的分配。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要做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谋求自己的独立,坚持自己要做的事情。”我虽然没什么挣钱的能力和天赋,但我觉得吧,中小学教师具备一些经济学的常识,打理自己的财务,让自己过得宽裕些,是获取职业自信和寻找意义的重要基础。

自信源于追求卓越与独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