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文/爱吃菜的阿尼
我的故乡临湾靠海,那里的人家大多诚心向佛。每逢初一十五,寺庙里便香火鼎盛,钟声绕梁,僧侣诵经念文,香客络绎不绝。
来拜佛祈福的信男信女们,起一大早,沐浴戒斋,着素衣,穿布鞋,提上香烛供奉,冒着清晨微寒,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道,在蒙蒙亮中,循灯火点缀处而去。问世人,去至为何?答曰:求平安,更求心安。
我不知道,这个世上是否存在一些不可描述的事物,能够像传说中一般,普渡芸芸,拯救苍生于泥泞之中。但我总觉得,山门口放着的那口大方鼎,里面点燃着的香火带有一股神性。那烟火,虽暗淡,仿佛随时熄灭,却微弱地跳跃,为山间行走的众人,指明前行的方向,踏着满是落叶的山道,虔诚而来,又释怀而去。
图文来源于网络(一)
寺庙很旧,听太奶奶说,打她记事起,这庙便已经存在了,具体何时建的,大概知道的人,都不在了吧。而有趣的是,庙小破旧,却住着两个和尚,大和尚号慧圆,听说年轻时是从五台山游历而来,初到此地,见庙宇破落,佛教势衰,民众迷茫,便住了下来,普度众生。小和尚,听说是山下某户人家的独苗,因从小体弱多病,医治不好,便打小过继到庙里。说来也奇怪,这孩子到了庙里,反而没病没灾了。
我与慧圆大师算是忘年交。曾经有一段日子,我处于生命的低谷期,事业不顺,姻缘受挫,以至于,我曾一度怀疑人生。所幸,在绝望处,我得大师指点。于我而言,他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长者,是他让我重拾生活的信心,看淡路途的坎坷,并且鼓励我重新上路。
后来,我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但每年还是会抽出时间,跟着大师参禅修道,体悟百态,磨砺心境。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梧桐落叶飞满天,不经意间又到了我与大师相约的日子。
山下柏油路宽敞、民众富裕,可这上山的路依旧崎岖难走,我曾向大师抱怨,上山不易,何不化缘修一条康庄之道?让更多的人聆听佛法妙音。大师摇摇头,缓缓道,路愈难,心便愈诚,修佛即修身亦修心。
山门开的很早,方鼎里已插着几根香火,那烟味儿钻进鼻子,使我为之一振,一下子消除了全身的疲劳。跨进内院,便瞧见小和尚,拿着比他还高出一头的扫把,在那亦步亦趋的扫着地,模样甚是可爱。
大概来得次数多了,我和小和尚很是熟稔,见四下无人,便起了逗弄之意。故意大步走去,经过他身旁的时候,带起了一阵风,将他刚刚扫好的落叶,又一下子吹得四处飘零。
这一作弄,差点让小和尚扁起嘴巴,哭鼻子了。我急忙安抚,并保证和他一起把院子打理干净。打扫间,我拿着一片落叶,问小和尚:“落叶不止,为何要扫?”小和尚想了想,答曰:“我不知道,师傅只说扫落叶是我的功课”
扫完落叶后,我便独自前往会客室寻大师。
(二)
寺庙之所以香火鼎盛,除了人人向佛,最重要的原因是,慧圆大师常常在会客室,为众人开课讲佛,指点迷津。
果不其然,大师正在为一名老妪,解签。
老妪双手合十,将手中的签递给大师:“大师,我这签是好,还是坏啊?”
大师双手接过,认真的凝视着这签,转而放到一旁:“世事无常何人知,但愿落叶总归根。施主,放心,落叶归根,上上签。”
老妪听着前半句还有些迷茫,可后半句懂啊,落叶归根?落叶归根!老妪一脸喜色,仿佛心里一颗大石头落了下来,连连道谢,便去前院还愿。
大师似乎还在沉思中,连我走近都没有发觉,我拿起桌上的签,喃喃道: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中中签。
图片来源于网络(三)
焚香煮茶,对视良久无言。
从大师那里得知,那位年过古稀的老妪,每年临近年关,都会上山来求签。别人求富贵、求平安、求姻缘,而她就只求在外的儿女何时归来,甚至还能否归来。
我听过她的故事,丈夫早亡,独自将一双子女拉扯大,又将他们送到外地求学。如今,子女事业有成,工作国外。也算孝顺,也给她在家里盖了一所大房子,还请了护工。只是,这房子不是大,是空。
老妪,头两年还盼着子女能有空回来,后来就断了这心思,再后来,随着年岁上去,她更在意的是,远去的落叶,还能否找回故里的根。
听完这个故事,我心中很不是滋味。想痛斥几句,可不知道该怎么说,想来子女也想尽孝,何奈身不由己。
我问大师:佛家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叶既然飘落,何必在意飘往哪儿呢?
大师起身,踱步到窗边,指了指在山路间扫地的小和尚:每一次叶落,都代表着一个轮回,而每一片落叶,都有特定的归属。世人的心中,都有魔障,如果不及时清理,便会糜烂。而那些新落下的枯叶,便会覆盖住那些腐烂,遮住你的归途。
扫落叶,是大和尚留给小和尚的功课,也是留给在外游子的功课,我想,你若悟到了,那便圆满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