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

2024-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平安执笔写青春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的分析

本学段(1~2年级)新课标中图形与几何的要求有:

内容要求:

(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对图形分类,会简单图形拼图。

(3)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学业要求: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能根据描述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分类。

会简单的图形拼图,能在组合图形中说出各组成部分图形的名称;能说出立体图形中某一个面对应的平面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例题1的主题是“画一画”。孩子怎么画出平面图形?情境图给出的是描。孩子可以通过不同的立体图形积木,描绘出各式各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然后再将描绘出来的平面图形进行分类。在学生拓、描等手段得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使学生了解和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面在体上。

在这个例题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描绘出平面图形,并对其分类以后,应该要问学生: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些图形大小不一样(或形状、大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目的是使学生思考后直观地说出:这些图形的一般特征。这是例题1中要突破的重点以及难点。

例题2的主题是“拼一拼”,要求用同样图形拼出一个其他的平面图形。所拼出的图形中有学过的平面图形,也有没学过的平面图形,比如六边形、梯形。这一内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通过拼图学生可以初步认识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出一个正方形;两个同样的三角形也可以拼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当然,这其中所利用的一些平面图形是比较特殊的,比如要用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和长宽比为2:1的长方形。

例题3的主题是用七巧板拼三角形。这是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解决问题需要经历的完整过程,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意识。实际上,这三个过程体现的是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的能力。例题2中,学生已经有了拼图的经验,例题3中再来说如何拼图相对就较简单些。但例题3与例题2存在一些不同:一是所利用的图形不一样,例题2中是用同样的图形拼,例题3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拼(存在同样的图形);二是目的不一样,例题2对拼得的图形没有要求只要是平面图形即可,例题3则要求拼出三角形;三是使用的图形数量不一样,例题2可以使用2个以上的图形没有限制,例题3则最多只能是7个图形。在完成例题3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步认识七巧板中7个图形的关系,这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平面图形关系的理解。实际上,用七巧板拼三角形,所得的结果是不唯一的,在这里要引导学生考虑有顺序地去拼,即利用2个图形能否拼出三角形,利用3个图形能否拼出三角形...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