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有点怀念

2019-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桑零蓝

开了电影的公众号之后,我一直在想公众号文章的风格和定位,因为开的时间还不长,一直还在调适中,相当于以前新办杂志的试运营阶段。

收到的读者留言和建议,有些是截然相反的。就像同一块石头,有人说太艳,有人说太素,有人说太凉,有人说太热。要是被这些意见左右,大概就成了父子骑驴的故事。

之前因为知乎上何以为家的评论有点多,而且很多质量不高,还有谩骂的,让我很疲惫,所以告诉大家我不再回复了。结果还是有人留言。我不想关闭留言功能,所以设置了只有关注才能评论,居然还是有人为了评论来关注我,评论完了再取消。好强的交流欲望。但我也已经完全没有了回复的欲望。

让我很高兴的是,今天公众号之前的文章终于收到一个高品质的留言,记录下来吧,在自媒体上大概以后也不太会有这样的讨论了。前些年,曾经和我的那些同仁们经常这样讨论问题,但后来,他们都忙着去谋生了,知交半零落。没想到能和陌生人有这样一次交流。

读者M:如果是写影评,建议运用和分析一些电影语言,至少提一下景别也可以啊。

我:不想写专业影评,因为是写给大众看的,我更希望是一个好看的故事,让看过电影的人有感触,没看过电影的人能看一个故事。让更专业的人去分享场景调度之类的吧。

读者M:这不是专业影评才有的吧,这难道不是一个学习写影评的人应该有的基本素养么?emmm,可能是人各有志吧。

我:曾经和一个电影大号的主编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放在公众号上的关于电影的文章到底应该怎样定位,讨论的结果是,自己要懂电影,也就是要相对专业,但是并不在文章里分析这些。对具体电影的打光色彩调度景别等等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专业杂志。

读者M:现在国内电影杂志并没有太好的……曾经有一款不错,可是已经停刊了。是的,毕竟公众号要照顾普罗大众。所以,我说人各有志。电影评论这东西,低可以很低,高也可以很高。国内的话,戴老师就很厉害。欧洲那里,德勒兹和齐泽克也做过电影的相关研究,也出版过书籍。而且德波也拍过电影。可能是因为我有一定的精英主义倾向吧,所以看到关于电影的文章里没有提及任何术语时总觉得不舒服。

我:我明白你的意思,开始设计的时候我也曾想发尽量专业的影评,后来被朋友劝住了,他说不适合在公众号上发。戴老师的书我看过,课也听过一些。她的东西非常好,我也很喜欢,但属于小众圈子里的,其实一般人看电影不会过于关注技术和结构问题,更关注电影带来的感受。你说的有一点我不认同,就是所谓的高和低,大俗大雅,很多年前,知识分子的东西是能被普通人听懂的,现在越来越局限在小圈子里。将近10年前吧,我曾专门写文章探讨过精英和大众的割裂问题。即使在学界,极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我认为这不是个好现象。扯远了,之前我确实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是想找到一个平衡点,但因为公众号开的时间不长,我又有一搭没一搭的,所以还没确定风格和定位,还在摸索中。很高兴你提出意见。

读者M:精英主义和大众文化该是并存的。然而在晚期资本主义时代,文化变成一种工业,变成一种消费和娱乐品,而且葛兰西和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出的文化霸权如今已是根深蒂固。在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的控制下,大众文化已经基本没有与精英文化接触的欲望,而是自衔其尾。所以一种在两种文化间进行链接的工作愈来愈难做,因为大众本就被消灭了与精英主义接触的欲望。我也扯远了……总之,祝你公众号越做越好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电影也是一件好事。

因为还有事情,我结束了对话。如果有时间,可以一直讨论下去,我看出来M有一点左倾,他喜欢的齐泽克我也很熟悉,虽然我并不左倾,但我的朋友有很多这类人,我清楚他们的思想和偏好。唉,虽然之前觉得做了那么多年政经,有点累了,想离开,才来写电影。但毕竟做了那么多年,有时候,还有点怀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