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若星石榴花开日常随笔记

《春江花月夜》:有一种景,妙不可言

2022-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笑作春风

读书伯乐:葉葉素心

素心读书专区

推荐语: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夜月》,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倾倒,让爱诗之人奉为瑰宝。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欣赏这样一首名诗是极大的挑战,作者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怀着对月的仰望,对春江滟滟生波的欢喜,思绪翩飞,从月下景、月下思、月下情三部分延伸阐述。从虚实交融的景致,赏及哀而不伤的盛唐之音;从个人的生命意义,探索至浩浩不息的宇宙之道;结尾又落在“情”上,“花落了、春尽了、月沉了,全化作了浓浓的情。”读后让人唇齿留香,余韵不绝,佳作推荐。


作家迟子建说:“美景,总在半梦半景间。”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有一次,和诗会的几位朋友去巽寮湾玩,打牌到深夜。室内似明非明,室外是澎湃不息的江水,我起身放松的时候,有意无意看了一下窗外,立刻被天空的月亮震住了:

天啊,月亮变成桃红色的了?我见过皎洁的圆月,高挂中天;见过水墨画样的弯月,斜挂树梢。唯独没见过桃红色的月亮,如此妖艳又朦胧,有一种摄人心魂之美。

这是梦境?只能是梦境。就像千百年前张若虚的那轮月亮,霜华纷飞,世界晶莹剔透,没有人愿意醒来。

《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无论是营造的意境,还是阐述的哲思,还是怅然的情怀,都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唯美境界,正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

春、江、花、月、夜,嚼碎每一个字,都觉普通,然而组合在一起,却成就了一片天地澄明。

01月下之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此四句是月升之景: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月光闪耀千万里,又有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这四句一出,便有”孤篇横绝,压倒全唐“之势,何也?

不在于其景象壮丽,不在于其气象宏伟,而在于虚实之交融,由有限拓展向无穷。“海”是虚写,江潮之无垠,仿佛和大海融为一体;“千万里”写出月光普照,宇宙万物都笼罩在月色中。而诗人伫立在天地之间,有吐纳乾坤之势。诗人抒发的不再是一己之悲欢,而是宇宙天地间的共性情怀与哲思。

“生”字用得极好,本来,月升起,是一个动作,可以用“升”,然而,“生”字更有生命的动感,赋予了月和潮水一样活泼是生命,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此种用法。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从空中洒落的月光如流动的霜飞,白沙和月光一样明亮。

这四句有超绝尘俗之美,像梦一样朦胧,月光下的一切,都变成了幻象。宁谧优美,澄澈明净,像是幽居山谷的绝代佳人,洗尽铅华,恬淡清寂,让人屏气凝神,唯恐惊动了她。

为何“汀上白沙看不见”?因为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色明静、玉宇澄明,天地宇宙,都进入了纯净世界。

诗人从浩瀚壮阔之景,转入静谧清冷之景,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呢?

很显然,诗人进入了遐思冥想,对宇宙、对人生开始追问。所以,此句为写景至理的过渡。

02月下之思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此时,随着时间推移,月亮已高悬当空。诗人神思飞跃,发出了神奇的天问:

江畔何人初见月?

个体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谁是第一个望月之人?谁是第一个望月产生丰富情愫之人?谁是第一个和我一样伫立江畔凝神思考之人?都已逝去也。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亘古不变,有情还是无情?你在等待谁呢?

一轮明月下,有多少诗人曾经有过这样的千年叹问: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然而,又有多少诗人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茫茫宇宙之中,个人是何等渺小、短暂!挥不去的宿命是人类永恒的忧愁啊,那么,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传达惆怅之情?

当然有!那淡淡的惆怅是如此真实。但是诗人是否陷入伤感绝望?没有!请听: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

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置身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存链条中审视发问,如明月般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更执着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使我们得以聆听到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哀而不伤!

这样,这首诗就有了跨越时空的张力和魅力,令无数读者怦然心动。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你在等待谁呢?你在思念谁呢?

月光下,惟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人间的生活图景不也是一样吗?

03月下之情

(1)离情别恨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张若虚看着头顶的明月,看着眼前的江潮,也想象着人世间的爱情。

诗人从月光、从江水回到了人间。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游子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谁家、何处,互文见义,家家、处处之意。这是一个无家不有、无处不在的生命现象:

——离情别恨!

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十六年的分别,也在“黯然销魂掌”中隐藏。

白云、青枫浦、扁舟、明月楼,背后是漂泊的游子,思君的少妇。

白云,飘忽不定,“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青枫浦,“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屈原《招魂》一出,青枫变成忧愁。

扁舟,“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扁舟向来是孤独的,令人伤感的。

忧愁、漂泊、孤独,唯有爱永恒,能够温暖人的灵魂。

明月楼,相思之所。“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不胜愁”,谁在愁? 愁什么?

(2)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思妇在愁!

“徘徊”二字值得玩味,一是写出了浮云飘动,月亮游移不定的动态。二是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久久在楼上徘徊而不忍离去。三是月徘徊,实则是人徘徊,无法排遣的情感无处不在,令人烦恼。四是和后文“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离不弃。

月华洒落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可这反而令思妇更添相思之苦。她想“卷去”“拂”走这惹人愁思的清辉,可是“卷不去”“拂还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相思之苦写得如此形象逼真,生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迷惘。而月光是如此深情,最终,诗人和月色融在一起,不再有隔膜,思妇愿逐月华流照君

可是,鸿雁长飞,飞不出月光;鱼龙潜跃,只能泛起水纹,都不能帮我传书。那怎么办呢?只能借助梦境。

(3)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时间上看,春半了,梦里花落,看着流水,望着落月,游子多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可是,从空间上来看,“竭石潇湘无限路”, 一北一南,天各一方,千里迢迢,天涯海角,何以归?

结尾落在一个“情”字。花落了、春尽了、月沉了,全化作了浓浓的情。

这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因一个“摇”字生动起来,情韵袅袅,摇曳生姿,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邈韵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