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时差党建筑圈

18.5.30 比利时纪行—安特卫普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38人  凡人思维

导语

说起钻石来,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比利时钻石了,而安特卫普做为钻石加工中心,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原钻石被运往这儿进行加工,百分之六十的钻石交易在这儿进行,每年的交易额达到40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钻石之城。接下来游记就来到这里看看。


百度百科

安特卫普(荷兰语: Antwerpen;法语: Anvers)是比利时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港口城市和法兰德斯地区的首府。它有457,749 居民(2005年1月),是比利时第二大城市。都市区人口1,225,000人(2004年)。安德卫普是比利时的经济重镇,跨斯海尔德河两岸,为欧洲北部贸易中心。


从布鲁塞尔乘火车到安特卫普,一下车就被火车站给吸引住了。安特卫普中央火车站壮观雄伟,气势非凡,是典型的欧洲风格的车站,从1895开始建造了10年,现在已被比利时政府确定为重要文化保护遗产。2009年被美国杂志Newsweek评选为世界第四个最美的火车站。2011年获得欧盟文化遗产大奖。

火车站不论内部还是外部都是雄伟壮观,非常漂亮。

走出车站后,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有特色的建筑。

在火车站边上的是安特卫普动物园——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园之一。安特卫普动物园于1843年首次开放,是欧洲保存动物数量最大和种类最多的动物园。不过下雨天就没进去看了。

安特卫普钻石博物馆在2012年闭馆搬迁,因此不能进去参观。因此改去港口边的MAS博物馆,附近有个关于钻石的一个比较小的展览。

钻石切工历史始于十四世纪,当时只是停留于将钻石磨出尖。十五世纪,开始有了台面切割,到了十六世纪,玫瑰式切割出现,但此后的很长时间没有发展。直到十九世纪,安特卫普的钻石切割师托考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 通过严密的光学计算,绘制出了圆钻的切磨样式,更加极致的反映出钻石的火彩及光泽,奠定了现代钻石完美切工的基础。从此,切工不仅是技术,更演变成为指尖艺术,沉入灵魂的专注让钻石成为至臻至美的宝石。而切工艺术也成为了安特卫普钻石文化中珍贵的部分,流传至今,让“安特卫普切工”成为完美切工的代名词。

然后就进了MAS博物馆的大楼,建筑造型新颖,好像由三块悬浮于半空中的巨大红色岩石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博物馆名称中“MAS”是“Museum ann de Stroom”的缩写,意思是“建在河上的博物馆”。透过博物馆的玻璃窗,可以由下而上地观赏港区四周的景物,在最顶层则可以从不同角度环视眺望安特卫普城的全貌。

因此乘着博物馆外围的自动扶梯逐层而上,每层转过90度,故而看到外部的风景也不一样,有的面能俯瞰到市区的房子,又有一面是港口河流。在楼的最顶层是一个观景台,可以看到四面八方,但由于下雨的缘故,玻璃上都是雨珠,没有楼下几层看的清楚。

在每层都可以看到比较有意思的雕塑等。

从MAS下来后,就往市中心的方向走去,沿着河走了一段,可以看到停泊着的船,也有废弃的船。

然后在雨中漫步老城区。

一路上可以看到一些工艺品摊,还有不同的建筑等。

接下来到了安特卫普圣母大教堂。教堂中最引人的部分是高塔,塔高123公尺,塔上的精细的装饰让人叹为观止。塔上的47个钟所组合成的排钟经历3个工匠之手,历时一个世纪才宣告完成。被誉为“中世纪的摩天大楼”。也是当时船只进入安特卫普港极好的标志。从1999开始大教堂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最吸引人的其实在里面。内部空间采用大石柱拱形结构,124根林立的圆柱加上附壁柱那细直的线条,把灵魂带向天国。

大殿西端有巨大的管风琴

英国作家奥维达的小说《弗兰德斯的狗》的故事即是发生在这里,安特卫普圣母院与其中的鲁本斯的画一直是贯穿始末的重要线索。

教堂内珍藏着著名画家鲁本斯的油画《耶稣的升架》《耶稣的降架》和《圣母升天》等祭坛画名作。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06-28~1640-05-30),教名伯多禄·保禄·鲁宾斯,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早期巴洛克艺术杰出代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节。彼得·保罗·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锡根,在他的父亲去世后,12岁的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而宗教也成为鲁本斯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鲁本斯在意大利住到1608年。后因母病才回到安特卫普。不久,他又被佛兰德斯执政当局聘为宫廷画师。这时他想摆脱前期专事模仿风格主义的流弊,去寻求个人的风格。《基督上十字架》与《基督下十字架》是两幅受比利时安特卫普圣母大教堂委托,为教堂创作的祭坛三联画,可以用来说明这种努力的迹象。《上十字架》似乎是画家对自己在意大利进修所得的总结。而《下十字架》一画则是他自己的艺术个性的探索。

《基督下十字架》(The Descent from the Cross)是比利时艺术的七杰之一。描绘了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后,圣母及门徒深夜将他从十字架上放下的情景。画面的构图呈倾斜线,在深暗的夜幕下,七八个门徒围在十字架周围,正用雪白的布将耶稣的尸体裹着从十字架上慢慢放下。布和尸体色彩极其耀眼醒目,仿佛有一股强光投射下来。左边穿大红衣袍的圣约翰正在梯子边接抱耶稣,另一边有悲哭的圣母和其他门徒。他们的脸被强光映照得熠熠生辉,身体和衣裙却融在了四周的黑暗中。在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不少大师画过这类题材,意大利则很少表现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这类悲壮的主题。

《圣母升天》也非常不错。

这里还有精美的玫瑰窗(Rose Window),窗上的彩绘,玄妙精致,美轮美奂。

然后还可以到一边的神职人员用房参观

十字中心穹顶也是非常漂亮。

周围还有一些棺木,纪念鲜花等。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不错的雕塑和祭坛。

从教堂出来后就到了大广场,这时候雨已经停了,开始出太阳了。看到广场附近那些尖尖的屋顶,这种建筑风格是不是因为雨水很多的缘故呢?

安特卫普市政厅(Antwerp City Hall)座落在大广场之西,是1561—1564年建造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古雅庄重,北面有古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在大厅里可以欣赏到描述安特卫普历史事件的壁画。市政厅前面的广场中央,有一个附有布拉沃塑像。

一个魁梧的青年,手中高举一截残掌,做抛掷状;在他脚下,则挣扎着一个断手的巨人。矗立在安特卫普市政厅广场中央的这尊青铜雕像,生动地讲述着关于这座城市来历的一个传说:远古时代,有个名叫Antigoon的巨人霸占了斯凯尔特(Scheldt)河岸,专向水手索要过河费。凡有不予者,皆被其残忍地斩断一手。终于有一天,一位名叫布拉波(Brabo)的年轻勇士打败了巨人,并且以牙还牙地将其手斩断,抛入河中。据说,在法兰德斯语中,“安特卫普”一词即为“断手”之意。

广场这附近的建筑都非常有特点。也可以看到不远处教堂的钟楼。

再往前走,就看到河边美丽的斯腾城堡。

Steen (斯腾)在荷兰文中意为Stone石头的意思。Het Steen 斯腾城堡曾经是最古老的城市中心,是安特卫普目前最古老的建筑。它是中世纪早期维京人入侵后建成的第一座石头堡垒,被称作Antwerpen Burcht (安特卫普要塞),作为控制通往斯海尔德河港口的要塞。1303年至1827年间,这座城堡曾是一座监狱,至1890年后作为考古学博物馆使用,于1952年成为安特卫普的海事历史博物馆。

在通往城堡的入口桥矗立着一个巨人和两个人的雕像,描述着中世纪时期巨人兰格·瓦珀(Lange Wapper)在斯海尔德河河口恐吓城市居民的传说。

然后就在城堡外面转了转。

同样有很多不错的雕塑。

然后沿着购物街一路走回火车站,在街边是一排的钻石商店,不愧是钻石之都。

于是看了看橱窗内各种美丽的首饰。不过价格都比较贵厉害了。

看完后,看看时间还早就坐火车先回了布鲁塞尔。

然后在大广场附近购物街买点巧克力。

纽豪斯(Neuhaus)巧克力当然是不错的。现在国内貌似卖的比Godiva贵点。

夜色降临,布鲁塞尔的街上点灯了。非常漂亮。

街边有一家卖地毯的店,走进去看了下,里面有很多漂亮的地毯挂毯之类的,不过价格都很不美丽了。

晚饭选的是海鲜大餐,也是这几天比较丰盛的一餐,因为多数时间赶路就用Kebab薯条华夫饼之类的快餐打发了。这天刚好也有球赛,所以一边看球,一边吃大餐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而这天安德卫普的游记就写到这里了。


预告

下面的游记则是比利时有北方威尼斯之名的美丽水城——布鲁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