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止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乡土中国》:小镇青年的横截面

2016-07-05  本文已影响278人  初玉er
《乡土中国》:小镇青年的横截面

这本书是我的英语老师推荐的,当时在学习西方哲学。他说,如果想要去了解中国社会的形态,这是一本很入门的书。在这本书中费孝通把中国传统古老意识形态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写得很深刻,当你看完这本书,然后与我们周围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大概能理解这些行为背后存在的原因了。

作者以一个年轻老师的身份,出身牛犊不怕虎,引导学生向未知的领域进军,抛开课本知识,大胆朴素,以讨论性的观点去认识中国的社会。透过他的文字,然后细细体会,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欲望到需要

在早期,孔德就已指出宇宙现象的级层,凡是在上级的必然以下级为基础,因之也可以用下级来“解释”上级。社会现象正处于顶峰,所以从任何其他现象都可以用来解释它的。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以前,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我们站在大地上,看着以这块土地为生的祖祖辈辈,一代一代往下延续,就像珊瑚生长的样子:一只珊瑚拼命的往上长,死了变成下一只珊瑚虫的房子,用以支持它继续往上长。他们的生命堆叠在一起,物化成那层层叠叠的躯壳。

从上级来看,人的五大需求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就逐渐上升,最后就是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也就出现了空间上的转移:从乡村转移到城镇,进而往城市进发。

就是这样,慢慢到了今天,通过书籍,电视,广播,交通等各种传播媒介的进步与更新,我们知道除了农耕和与泥土为伴的生活,原来世界这么大,还有那么多的东西你都没有见过。

于是,我们开始一步一步离开,离开村庄,离开小镇,离开城市奔向更远的地方。最有才能,上进和自立的年轻人往往离开了家乡,留下来的少数有才能的人在孤独而一筹莫展地发展当地的文化。

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命运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

然而,即使是我们生活的大城市,也是这十几年刚刚摆脱的小镇的状态。柴米油盐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娱乐方式也变得五花八门。但是爱恨情仇的精神基础还没有变完。所以,了解乡村、小镇生活的样子,也许就了解了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精神状态。


在乡土本色中挣扎

就像萧红在《生死场》里说的:“村人天生容易失望。每个人容易失望。”

这里的失望是一种人性的失望,贫瘠、闭塞、未知带来的无力改变。然而这个影响就像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祖辈,父辈,然后到我们这辈。

这种精神上的脆弱感也随之荡漾开来。从乡村到小镇,到这个庞大群体里的青年。

小镇青年,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精神上的标签。我们生活的状态就像那万花筒里的各种颜色:青春里压抑而不得的梦想,年轻肉体要凸显放荡不羁的个性,因现实和人性的变化而渐渐逝去的爱情,中国传统社会里的道德绑架……

这种精神有一种天然的无力感,心中怀揣的是一种弱者的姿态。不容易争取但也不轻易放弃,既不甘心但又经常顺从,苦闷而又焦躁地对现实的忍耐。往往需要自己做出决定并且去实际行动的时候,自己又用一种茫然与己无关的态度去忽略掉。

那么多人喊着要去大城市,过了几年,又有那么多人逃离北上广。若此生能幸福安康,谁又愿意颠沛流离?人,到最后,都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安定。选择一栖息地,过完此生。


长老统治与新生力量的碰撞

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即使踩在泥土里,也要仰望星空。一无所有经历的世界才更彻底,但这绝不是你跌倒后不爬起来的理由。年轻被现代人称作为无法战胜的资本,资本的背后便是对前路的无知,这必然会导致“新”、“旧”势力的碰撞。

从权力的人多少可以分为两派: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

当握有权力的一方,利用权力去支配下级,发施号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就算被支配的一方认输了,屈服了,但并未心服。在这个关系中所产生的权力、阶层、政权甚至政府来进行的制约,那么这个就是横暴权力。

从社会合作的另外一方面来看,分工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这是经济基础决定的,人可以较少劳力得到较多的收获,减少了负担,增加了享受。于是就发生了共同授予的权力,人们愿意受到这种权力的制约。这个就是同意权力。

这两种权力是滋生于团体社会中,对于单独的家庭,又出现了教化权力。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更难过。

人们老生常谈的话题:物质的攀比,名声的显赫,地位的高低……

年轻人呈现的现象是:现实的压力,青春期的茫然,内心的焦躁……

我们标榜要做自己,不忘初心,但毕竟还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需要与人为群,同时也避免不了周围的声音和观念时刻在耳边响起,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头脑,感同身受也是一个很安慰人心灵的美好词汇。

自己也明白,简单的温饱问题并不能满足生活需求。我们要不仅要苟且,还要诗和远方的田野。“鱼和熊掌兼得”是一门前行道路上的必修课,然而,我们却修得很辛苦。

我们不断的挣扎,不停的撕裂自己,就是为了那一道裂缝中阳光。


社会中单独的你

脚下的泥土,久违的村落,记忆中的瓦砖,心中熟悉的脸庞;

林立的大厦,高档的餐厅,时尚的乐园,心里追逐的光芒;

年轻的自己,少不更事,一心要去远方,哪怕头破血流,哪怕面目全非,哪怕会有一点可能,怎么会轻易放手?

就如三毛说的:

如果有来生 , 要做一棵树,

站着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不管有没有来生,可爱的小镇青年,我们要热血加烈酒,要踏实也要飞翔,要停留也要奔跑。不管生活给我们补上多少刀子,横截面依然有阳光,有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