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碌碌,竞短论长。
这个时代的争辩太过泛滥了,
原因。原因是否在于,“道德绑架逐步极端的严重。”
我见到讨论浮生六记,有人鄙夷着沈复,说道沈复就是说话好听,文采是有吧,但又怎样呢?就是个渣男、一点责任感都没有,每日不思进取。说着他一生虽有情趣却颠沛流离。
以现在的三观去评判沈复此人,他也许确实差劲。他所写书中他挚爱的妻子死后,一边说着想念、潸然泪下,一边开开心心娶了小妾。
妻子在家辛苦,自己外出经商,留恋妓院,还开心自己在妓子里待人温和,有好名声。
于是,很多人开始为书中的芸娘可惜、悲痛。
倘若有人反驳了一句,便会有人来说着“这要是你,沈复你嫁么。”
我不知道如何做答,这能评判沈复此人不行么?《浮生六记》这本书本体的不行么?
有时候很难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辩论里有一种技巧叫作“极限假设法”。
指把一件事先非极限正常的说出来,博得认同,再一下拉扯成完全不可能出现的另一种极限状态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很容易被套进去。现在网上很多人讲所谓的道理都是在用极限假设法,“世界上没有好人”这个论点就成立了,女人都拜金,男人都出轨。
人们为了争辩去争辩,为了审判而审判。
早前看到一个提议,说这些年综艺选人越来越多什么唱歌跳舞比智商的各种各样,怎么没有出美术的呢?我看到有人说怎么出美术。近现代画里的很多东西,在大荧幕上必定被人唾弃吧?
对,这就是这个时代,人们嘴上说着新时代提倡思想自由。却也依然打击着思想自由。导致我从来不敢向别人推荐我喜欢的画、书、电影等等东西,人们极其的容易因为一些细微的东西判定此人的道德。
“呀,她怎么看这种东西,她怎么是个这样的人?”
「人有一种天生的,难以遏制的欲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评判。」
——米兰·昆德拉。
或者说,人们可能多数根本不打算理解,只愿意审判。
这是否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惰性,为了避免去思考、去理解,提前否定了所有的价值。
浮生六记的问题我依然无法做答。因为总有人们抛弃着浮生六记精干叙事的文风、情真意切的表达、细腻如流水的思量、志趣相投的爱情、那个时代普通人的一生,而去争论“呀沈复怎么就会写这些屁话,他不知道成就事业么?他不知道考取功名么?”“果然还是芸娘爱的更深,这个男人真的不配。”
我只能借浮生六记文中一句话结束此文,
「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感谢观看。欢迎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