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你都读不完,却说自己爱思考!
写在前面:
文章辛辣刺眼,你若承受不了,可以不看!
但你要是看完了,就必须点赞。
如果你有质疑,写评论,我来答复。
问题问得好,给钱!
“快速阅读”不是梦?赵周教你来拆书!
书目:《这样读书就够了》
作者:赵周
目的:献给所有买了书读不完而心怀愧疚的人。
(一)这本书的真正目的?
我阅读这本书的时间:1小时。
有人说,你读的还是慢!按照赵周书中提到的的“高级学习者”,这种人完全可以半个小时读一本书。只要掌握了RIA阅读法,你的阅读速度简直飞起!
我也是听到了不少关于这本书的传闻,于是带着自己的思考,详细地阅读了这本书,并在关键部位,做了详尽的阅读笔记。
虽然,我并不认为自己,比那些宣称熟练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的人,能更好地吸收了这本书所传达的理念,但就我之前对几本书籍拆解的文章来看,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学会了RIA,并熟练地运用到自己平时的阅读中,所以我认为,自己是有发言权的。一个例子:
《思考,快与慢》——认知思维方式,提升你的决策能力
很多推荐这本书的小伙伴,把这本书中宣传的理念奉为圭臬,感觉自己找到了人生中的知己。是呀!光凭借封面上的这句:献给所有买了书读不完而心怀愧疚的人,这一点,就仿佛找到了人生的知己。使人坚信原来困惑已久的问题,一定能够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打开思路,找到通向人生巅峰的捷径。
我也是被这句话吸引,买了这本书,并开始阅读。
但我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事情:
这本书真正的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那些买了书读不完而心怀愧疚的人。
这本书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推销“拆书帮”!
(二)拆书帮的两大受众
该书主要解决以下两方面人群,对知识管理的需求。
- 企业若打算实施和落实知识管理,拆书帮是有效的工具。(P229)
- 2.害怕被时代丢下,成为loser,企图通过阅读思考,提升“与工作相关的核心技能。”(P191&P193)
如果你是以上两种人群的其中一种,那这本书能够解决你的困惑,通过对图书的拆解式阅读,学以致用,把看到的知识真正的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并在工作生活中加以运用。
(三)危险的陷阱
但,如果你真的是书籍封面上提到的,那种买了书读不完,而心怀愧疚的人,这本书只会让你更加陷入困境。
也许有人觉得我是危言耸听,如果你并不担心自己的做法会对自己产生的不利影响,那你尽可以不搭理。
但若你只是迷恋于RIA读书法和所宣扬的快速阅读,那么你真该思考一下,自己读书的目的了。
(四)RIA读书法
RIA读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
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I(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
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其核心思想是:你阅读书籍中的某个片段即可,甚至不需要读完整本书。(P25)
其核心步骤是:R阅读片段→I回顾自己的经验→A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实践中。
有人就会说:”这没有问题呀?学以致用,很好呀。这么办,没有什么错。“
我想说的是,错的不是理论,错的是你对自己的定位。
在这本书的引言中,举了这么一个大的例子:作者引用很多成功人士的案例,对他们进行分析,得出他们都曾上过刘一秒的价值数万元的课。而刘一秒的过人之处,不是多高的学历,而是他大量的阅读商业管理书籍,把其中的很多基础但是重要的部分,运用事例的形式,生动的分享给大家。这其中思想,都是源于各部经典,而非自己独创。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通过学习思考的方式,对书籍进行拆解,进而运用到自己生活实践中呢?这本书,就是教你一个快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途径——RIA拆书法。
不需要花费高达上万元的培训经费,你就可以收获同样的学习效果,简直就是大惊喜呀!你不是觉得自己简直捡到了一个大便宜呢!这么说来,这里事例,就是想培养你占了便宜的心理。
(五)成人学习者的三大困境
但你若不是商业人士,仅仅如此的话,这本书还不会有这么大的受众面。于是,这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成人学习者当今的现状:
- 1.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 2.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主体
- 3.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
这三点的概括,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可谓是这本书之所以成功的关键。
那些,买了书读不完而心怀愧疚的人,往往他们读不进去书的原因,就是这三点。看到这里时,读者对于作者思想的认同感又更近了一步。
“说的咋这么对呢!我就是太累太忙,生存压力太大,而生存余力太小,所以,正经八板的读书,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嘿!还有不用读完一本书就可以的道理!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呢!对呀,读书不就是为了自己服务吗?只要在碎片化阅读的片段中,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至于看不看得懂,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于是,从此以后,你走上了快速阅读之路!你觉得这种读书方法太棒了,你瞧不起那些一星期才看完一本书的人。你跟朋友广泛推荐这种读书方法,并声明这样读书有多好。你通过这种阅读,已经把很多思考带入现实生活中,很有用。你欣喜万分。
自此,你已经不满足于一天读一本书,你甚至可以跟别人说,你一天读了10本!因为,你通过RIA,真正的把所学结合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真正的加以运用了。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我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听不进去忠告,甚至想让你接受他的理论,给你洗脑。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你所谓的”快速阅读“不靠谱!
(一)这本书偷换了3个概念:
【1】“成人学习”
成人学习的三大困境,我们上文提到过,为了便利,我们再次引用,进行分析。
- 1.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 2.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主体
- 3.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
很多人,认为自己既然已经是成年人,步入了社会,那么学校的那套考试制度,就已经不适合自己了。怎样以实用为目的来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1-1
就第一点来看,大家普遍觉得自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但就是这一点,很多人都欺骗了自己。
打开手机,看看你整天参与了多少微信聊天;你一天要翻看多少次朋友圈;你读腾讯新闻,觉得自己关心国家大事;你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你觉得这种电视剧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你看看你手机里的游戏,王者荣耀之类,你玩到了多少级?你看看你存在收藏夹里的文章,有多少只是瞟了一眼,就再也没看;你每天坐地铁看手机,走路看手机,你觉得自己很忙,你认为打开朋友圈这类事情,是每天必须去做的事情……
如此,你每天除了8到10小时工作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在“忙”呀!
但是,你扪心自问,你真的那么忙,忙到连看一本书的时间都没有吗?
不是的,你还是有时间的。但你不爱看书。你更爱做别的事情。
那么,成人学习的三大困境,第一点,就已经对许多人不成立了。不看书或看不完书,根本不是没时间没精力的问题,而是——懒。
1-2
第二点,你看不懂,记不住,是因为你搞错了学习主体吗?
你笃信书中的观点——以学习者为主体的阅读,不太关心看不懂和记不住的问题,只关心能不能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来行动改变。(P20)
以自己为学习主体,本身没有什么错。其实质上,是提醒人们,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但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没有思考过:你看不懂、记不住的原因呢?
有时候,往往不是别的,而是你缺乏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你好高骛远,想通过捷径快速的掌握一门技术,应用到实践中。
那么,按照此理论,学习英语,一个一个背单词,是没必要的。你甚至不需要记住单词。你只需要会用,会说就好了。
然而,我们每个学习英语的人,都知道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至少是走不远的。没有基础知识的夯实,我们的高楼大厦从何建起。
如果,你觉得你只要联系生活实际,使之指导人生就够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苍白的人生经历和低层次的反思水平,到底能够通过这种学习获得多少突破,这是极为不确定的事情。
如果,你始终无法摆脱这种对于快速学习的迷恋,你连一本完整的书都读不完,却说自己爱思考,这不是很可笑的事情吗?
举一个例子: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研究马克思主义。那个时候,炮火纷飞,整个世界,容不下一张宁静的书桌,毛泽东怎么学习?在任何可能的时间、地点!菜市场读书,毛主席依然读得非常专注。那时候,我们的革命,遇到很多的瓶颈,迫切的需要有一个可以广泛推广的理论指导我们的革命。
毛泽东是不是时间很紧,精力不多,压力很大?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抽不抽象,是不是很难理解?
如果,毛泽东选择拆书帮的RIA理论,用那些阅读片段的思考指导战争,那可怕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你没时间、没精力、有压力、看不懂、记不住,还不是因为,你不懂得时间管理,无法最合理,最高效地运用时间!你却责怪现实,寻求理论支持,声称自己生存余力小。
你生存余力再小,你也还活着,至少是安全的活着。战争中的人,尚可静下心来研究理论,指导实践,你却轻视整本书的阅读。还不是因为你对学习没有耐心,你对自己没有规划!你不懂,还是因为你水平差。
1-3
第三点,看不下去。
禁不住对于自己荒废时间的愧疚,有时候,你也会拿起一本书,貌似认真,实际上你只是在寻找那种认真的感觉。你想通过读书的形式,来体现自己还有学习欲望,但总是读着读着就困了。
你埋怨这本书写的无聊,但你还是对半途而废感到心怀愧疚。
《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特别了解这部分读者的心理状态,于是在封面上就主要提及了这类读者。并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不需要读完整本书啊!
就这一点,就获得了这类读者的共鸣。这句话对人心灵的撞击,不亚于你爱人第一次对你表白,说的那句:“我爱你。”
一旦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RIA读书法,就可以得到广泛推广了。你不需要读完整本书,只要通过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案例,把那些思考所得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即可。
所以,你看完这本书,学习了这个理论,吸收了如上观点。你认可:有些书,不必读完。
但是,你思考过吗?一本书不用你读完的书,你读着还有什么意义?你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你还不如搜索相关的网页,在网上学习。那思路可能更宽广,启发可能更多样!
“成人学习三大困境”小结
以上三点,就是对于所谓的“成人学习三大困境”的分析。任何进步的事情,困境都是存在的。但这些困境,是否真的存在于你身上,就需要进行反思了。
如果,你不敢承认自己的懒惰,不敢正视自己基础知识的匮乏,不愿思考阅读的真正目的。那你,就会迷恋“快速阅读”!
【2】“生存余力”
关于“生存余力”,这是上文关于“成人学习三大困境”第一点的引申。(17)
这个理念源于麦卡卢斯,其实指的主要就是一个人除了生存以外,那些相对轻松休闲的空间。8小时以外,你在干什么?这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层次。但很多人,现在工作不仅仅是8小时,他要加班,或者工作之余,还要兼职赚钱。
那么,“生存余力”,其实指的就是你自己可以自由控制的精力和时间。
《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指出:
现代职场工作者没有充裕的生存余力,那么更应该掌握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学习方法。(26)
其实,这里偷换了概念。他让你顺着作者的思路,认为自己是个没有充裕生存余力的人。
但其实,我们这些人中,真正缺乏生存余力的人,太少太少了。大部分人还是有充裕的时间玩手机、看电视的,不愿意按部就班的学习,只因为懒而已。
但是,这样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懒惰和对时间管理的不恰,他更愿意寻找捷径,在保持自己懒惰生活不变的前提下,改变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效率。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的把自己带入到作者预设的概念中,你若有真正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就该好好想一想这一点。
通常,“生存余力”匮乏的人,只考虑吃饱饭,赚更多的钱,有时间会补充睡眠,不会像你一样,一边玩儿手机,一边抱怨。
【3】“快速阅读”
3-1
《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是很多人习得“快速阅读”的葵花宝典,但全书真正谈及快速阅读的地方却不多。更多的地方,是在用拆书帮的实例,来阐释RIA。
一旦一个概念,被赋予了抽象的定义,我们就会觉得作者很厉害,并且对这个概念产生陌生感。就比如:“思维导图”,这个概念这几年很火,专门阐述思维导图的书籍也是层出不穷。但,我们有没有发现,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就是思维导图啊!
同理,只要你认真思考,就会发现,所谓的“RIA”,就是片段阅读和思考。这和我们之前上学时候做过的课内阅读片段练习题,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要你先概括段落主要内容,分析这段文字具体的作用,联想自己以后生活中可能用到的地方。
这样一说,就觉得RIA没有那么神圣了嘛!它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经过我们千百遍的考试练习,已经熟烂于心了。如果,你还是觉得RIA很厉害,那只能说明,你语文从小就不太好。
3-2
《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多次引用莫提默·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艾德勒的这本书,就读书的四个层次,做了非常细致严谨的介绍: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然而,作者引用了《如何阅读一本书》45页的内容(24)并对其做了批判。
批判哪一点呢?艾德勒尽管提出过检视阅读,却认为快速阅读这种事情,也是因书而异的。在序言中,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恰当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阅读速度来阅读。
然而,赵周这本书,引用了艾德勒45页的内容,反对艾德勒读完一本书的观点。即——怎么才算是读完?从头到尾翻过可不算,你得在全书最后写下个人索引,在全书最前页归纳整体构架,在书页中间做结构笔记、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
这也对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艾德勒不仅认为应该阅读完一本书,而且要对整体构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但是,赵周反对这一点。(25)
他举了一个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事例,阐明:
这样是最系统、最完善的读书方法。这是研究型的学习法,是对书负责的极致。但是,这不是致用类图书的阅读方法。
这样一个观念,就引导了你,默认自己读书的目的了。
如果,你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就会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你便默认了你阅读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你便默认除了致用的读书方法,其他的阅读目的都和你无关。
但其实,你仔细回想一下,你平时阅读的书籍。有哪些是出于强烈的目的性呢?《摆渡人》、《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花千骨》、《欢乐颂》、《嫌疑人X的献身》……这些,不都是因为你感兴趣,你喜欢吗?
我不相信,你是带着特别喜悦的心情,来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类书籍的,往往我们都是遇到了困惑,或者正在思考相关主题的问题,才会怀着强烈的目的性去阅读这种书。
想一想这两种阅读,你平时大多进行的是哪种呢?只有在你阅读实用性书籍的时候,你才会追求速度吧。因为,不快速一点,真的读起来很枯燥。而那些你喜欢的书籍,却根本不用别人强调速度的。好奇心驱使一切。
赵周着重强调的观点,没有大的问题。但重要的问题是——读者总是错误的对号入座,进而采取错误的阅读方法。
3-3
我更认同艾德勒理性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一味强调,所有的书,都能拆。
赵周是认为可以的,哪怕是叙事类图书。(173)(180)(243)
尽管赵周的出发点,没有错,即:读书致用,就是要把读书时的思考加以运用。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忽略了自己阅读的真正目的。
你阅读的目的,真的是为了实用而不是为了娱乐放松或者其他目的吗?
先看清楚自己,再去想想,这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
(二)自创概念:RIA以及拆书家——最大的逻辑错误
1.
这里,RIA一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告诉你:书不用读完,甚至于你根本就不用提前看书,只要你参加拆书帮的互动,你都会有收获。
2.
RIA还告诉你,只要你熟练运用拆书技巧,你也可以成为“拆书家”。
3.
RIA 又说:通过不断的拆书,你最终可以从“初级学习者”向“高级学习者”再到“学习促进者”的转变。拆书帮推荐你用“RIA便签读书法”,当你熟练掌握便签法来阅读之后,你完全可以做自己的拆书家了!(88)
4.
但是,RIA又说:在拆书帮现场学习中,学习者不用通读全书,甚至他在参加现场活动之前,都无须翻过这本书。但拆谁家必须要通读全书,这样才能充分理解全书知识,前因后果,然后根据学习目的、调研情况来选择恰当的知识片段。并且,学习者在现场可能会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在所选的知识片段中有说明,但在该书的其他地方有论述,这时拆书家应该可以提供书中的解释。(123)
?
那么,这就矛盾了。
既然,拆书主张一本书不必读完,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忽略正确理解知识的必要性。并鼓励大家能通过拆书阅读,快速的学习,最终成为拆书帮里的最优学习者——拆书家。
但反过来,作为一个拆书家,所要负责的问题,却不仅仅是拆书就能解决的。拆书家,还是需要通读全书!
为什么互相矛盾呢?
也就是说,你自己想拆书,某种情况下,是因为“成人学习的三大困境”,大多数还是你太懒惰,而又心怀愧疚。那么,你希望提升自己,却接受了不必通读整本书的模式,你便永远不会成为拆书家。
这就是这本书的营销模式!
首先,让你认为自己可以成功,但成功的方法,只能别人提供。你跟着别人拆书,却永远成不了拆书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书,你都读不完,却说自己爱思考!
所以,作者赵周《这样读书就够了》,其实是“拆书帮”的一个广告。目的是为了吸引企业家给员工培训,这才是最大的主顾。
连广告你都信!说明:你太懈于独立思考。你还反复强调自己爱思考,岂不可笑!
最后:
还是那句话:
文章辛辣刺眼,你已经读完,应该点赞❤。
如有不认同,指出,留言切磋。
我会选择好的问题,对提问者进行打赏。
感谢阅读,我还是那个温情脉脉的信徒,只是不愿见你,陷入迷途。
文|升腾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