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想法

教育的首要与终极目的都是道德

2022-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星城罗建新

教育的首要与终极目的都是道德。教育是关心人、帮助人保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教育的目的是导人向善。从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几千年来教育活动自身也在发展者,不管教育怎么发展,但在本质上都是一个教育人的事业,一个导人向善的事业,是一个导善的活动。真正的教育,其目的一定是使人为善的,教育是一个具有 善的价值、善的本性的活动。教育的价值在于其伦理价值,这一教育 目的与伦理本性亘古至今未曾改变。教育总是在对一个个体的人的身体成长、智力开发的过程,在心智开发的过程中使人的精神、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真正的教育活动一定具有提升人性的功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在触及了学生的灵魂、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形成,帮助学生形成了内在的“德性”,才是有效的教育活动。这里“德"是生命成长的现实根据。《庄子》一书认为,“物得以生谓之德”,在古希腊哲学中,德与自然是相通的,是指万事万物的本源,是包含有生命力的并依靠自己力量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德性泛指一切事物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构成了事物发展的现实根据。人的发展的内在现实根据就是德性,德性的成长与人的发展是同一的,人的发展的过程就是德性成长的过程。而人的德性成长的过程或人的发展的过程是导人向善的教育活动的结果,所以教师的教育活动一定要包含着善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意义,只有包含着善的意图和道德的目的意义的教育才是本真的教育。固然每个社会的教育有不同的标准,但教育的这--目的不变。这是由于人先天就具有受教育性,因为小的个体的人的心智较低,也没有条件适应大的集群生活,社会的活动也越来越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适应高度的社会化的生活和高度的文化生活,人必须要受教育,人只有受教育才能成长成熟,而教育的本性就是这样,凡教育活动一定具有社会性伦理性、政治性,因为培养的人需要适应社会生活,也需要适应政治生活,这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

教育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来进行的,它构成了一种人的关系,把人提升到一个有道德、有文化、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所以,教育就是一种人性提升的活动, 所以,它一定充满着人文性质。它除了是一个依靠教育内容、教育媒体进行的有主客认识的活动以外,本质上还是一个人和人之间发生的一个指导和导向的关系,所以它的人文性特别明显,人文精神的要求也特别强。这并不是说,科学理性的知识教育不重要,相反,科学性知识的教育也要符合善的目的和意义,总之,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是一种道德性的活动,其根本旨趣在于以道德的目的和方式来提升人性,形成人的德性。所以,自古以来,教育就具有人文性和伦理性,即使在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这一本性都存在,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当代,教育的这一基本的本质也十分鲜明地存在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