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不要去规定世界该是什么样子》

2018-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是啊晓呀

“1、你只是看到了那些,你希望看到的东西而已: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并不是它原本的样子,而是被我们赋予了“语义”,被我们重新构筑在心灵中的“认知世界”,当我们对这个世界建立了一个认知,我们就会下意识地,把符合这个认知的信息放进去,支撑它。而把其他的信息,解释(读作歪曲)成符合它的样子。2、阅读中的寻求认同:表现在阅读上,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我们的思维,去“套”作者。大多数人阅读,只是在寻求认同。”(整理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

刚看到这篇文章,我便被它的标题吸引,“不要去规定世界该是什么样子。”“思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而不是限定它。”瞬有一种新颖和醍醐灌顶之感。

我在以前,偶尔不经意间思考过这类似的问题,甚至为此还大发牢骚,当过不少次愤青。如在社会的大局面上,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我常常会问,为什么这个世界是这样的?

在个人日常生活的小局势上,虽说大体上我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度还算可以。但有时也确实会考虑,为什么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会这样?原因何在?究竟他的正确还是我的正确?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才发现,或许有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纠结这个问题。因为这个世界本就是差异着的,对社会别抱有太美好的幻想,对社会也别一点希望都不存。世界从来都不会仅仅因为你个人的对它的设想就变成什么样。尽管有些人确实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但他改变的只是一部分。我们要做的只是更好地理解它,然后把它一点一点地往自己设想的世界方面挪。至于结果如何,相信时间会做出它公正的评判。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左时,应具有更强的包容性。

那么,再回到这篇文章,按照作者所阐释的观点,那作者的这篇文章本质上也会脱离不了他对读者观点的灌输,所不同之处在于,他具备大体严密的论证,从一开始的游戏说起,再节节引申到认知心理学,再复归日常生活情景,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并启发读者独立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那么他的观点大体上应该是可以信服的。但就像作者一直反对的那样。难道这样就到此为止了吗?你是否应该体会并学习学习他这种论证方式和论证原则,而不仅仅局限于观点?

接着我又产生了另一种疑惑。如果一种观点,他经过严密的论证推导出了自己的结论,那它是不是一定就百分百正确?目前的我认为不是。

一方面,观点或知识本身,本就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解释。另一方面,不能在实践生活中被得到检验并最终得到真正的运用的观点或知识,那它便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尽管它已经在逻辑论证方面已经被大多数的观点或知识走在了前头。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上本就没有终极真理。从来没有一种学说能够解释所有的现象。但这篇文章无疑让我在某些方面有了新的看法。最后附上L先生整理的一些方法论,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隐藏在混乱之后的世界的秩序:

保持空杯和平衡原则

思考事物的本质和逻辑支撑。

从正反两面去看待事物。

区分事物本身和主观感受。

可以把别人的异议和批评收集起来,有空就翻看。提醒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