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

《绝杀慕尼黑》:俄罗斯版本的《战狼2》体育界电影的的绝前逆袭

2019-06-17  本文已影响5人  林清哥儿

还记得井上雄彦经典漫画《灌篮高手》的终极对决吗?

湘北对战山王,流川枫与樱木完美配合完成逆袭,以绝杀的姿态赢得胜利,两人拍手互动的一幕,成为所有人青春的定格记忆。

而这场终极对决的原型就来自于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上美、苏对决的场面。在6月13日上映的电影完美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这部电影

                        《绝杀慕尼黑》

在我的印象里体育比赛往往都是枯燥乏味的,从未想过能有一部体育电影可以拍摄的如此鼓舞人心,热血沸腾。

当看完这部创造俄罗斯电影票房记录的精彩电影,成功的节点已经在脑海中勾画出轮廓。

热血励志,情感动人,爱国主义三大标签。

电影从篮球教练加兰任临危受命说起,这位被视为苏联人的及时雨“宋江”,刚一上任,就在发布会上撂下狠话:在慕尼黑奥运会上打败美国队。

要知道这句话在当时就像一个笑话,一个疯子的言论。

拿鸡蛋去碰石头吗?

没有人相信这场豪言壮语。

美国队是什么?在1972年之前,连续32年蝉联世界冠军,一直在赢,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美国队是有资格这样说话的。

而苏联呢,

一个狂妄的教练,几个杂鱼小兵,在当时的情况还真不是贬低他们。

球员谢尔盖,苏联优秀的球星,也可以说是苏联球界“扛把子”,整个队伍的灵魂人物,但是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患,由于运动过盛,膝盖有伤,随时歇菜。

球员扎尔高度近视,球场半瞎,

球员萨莎心脏病患者,被医生确诊活不活几年。(确实在打完比赛几年后死了)

........

而且因为苏联内部的政治因素,来自各个民族的球员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要知道篮球的取胜之道并不仅限于篮球技术,民族的团结,队伍的和睦,更是至关重要。面对如此球队的加男人,还会有当初的豪言壮语吗?

有的。

加兰任是个不服输的人,他不信自己带不起一支队伍,他也不服气,美国队长期占据冠军宝座。再加上当时的政治因素(美苏冷战,双方抢老大位置),也绝不同意他认输。

怎么办?

就是一个字:干。

首先,加兰任解决了球员面临的困境,也激起他们对篮球的热爱的信心,队员们也仿佛找到了主心骨,找到了必胜的信念,这一刻无关政治,只有对篮球深切的热爱,不得不说加兰任是一位高明的教练,知道美国队是苏联队胜利的枷锁。(历史苏联队长居老二)

在美苏冷战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去美国打热身赛,要打出气势,打出信心,打出冠军来。

甚至依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就这样。在教练的不懈努力,球员的积极备战下,迎来了慕尼黑奥运会。

真正球赛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在电影的最后20分钟。加兰任带领球员日日夜夜的努力,就是为了在三秒钟里洗去铅华,反杀逆袭那一刻,浴火重生。在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起来。喘息声,肌肉的碰撞,充满杀气的眼神,低落的汗水,英雄战场上的爆发充满了冲击力,这永恒的瞬间,所有观众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盯着篮球入框,这一刻,观众情绪得以释放,飙升的荷尔蒙瞬间得到释放,整个场面嗨爆了,点燃了所有人的心。

《绝杀慕尼黑》将球员对篮球的热爱,对篮球的努力付出,以及情感为支点,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中抓住观众的心理,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且电影没有过多的去黑化任何一方,反而将苏联政府的政客们,描绘的像一个小丑。电影拍摄的大气尽显体育本色,彰显体育精神,良好的心态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兰任在组队之初就决定学习对手的篮球技术和观念,不惜去美国打热身赛来借鉴外国经验,这让我们看到了。

教练球员对篮球无穷的的热爱,执着。

《绝杀慕尼黑》作为俄罗斯电影票房纪录的保持者,让我们感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主观意识,就像在前文所说的那样,这部电影透露出的热血励志,情感主义,爱国主义。才是这部电影制胜的关键,也正如我国2018年上映的《战狼2》一样,隐含着同样的情感。就是这种渴望的强大,让这部边缘化的电影以绝杀的姿态反败为胜。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所有的爱国情都是一样的。愿祖国强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