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来
就在春分这天,下了我在这个城市上学以来最大的一场雨。清晨,一阵惊雷把我拉回行程满满的世界。就这样,踏上了前往长城敬老院的巴士。
坐在靠窗位置,裤脚还在不停滴水,而鞋子湿透了,而我当时已经确认,我依然要这样和所有人一起去为老人入住做准备工作,我不知道我是否发自内心的甘愿,我承认,是有那么一刻,冷风掠过窗玻璃吹拂脸颊时,我是沮丧的。
然后我听到天使的声音:我去那里四次,有三次都是这样的天气,但是我们不能退缩,有人需要我们。
这声音来自此次活动负责人,她最后一个上车,在大雨里叮嘱我们一个都不能落下,在我们工作时端来热水,我惊讶这样小的身躯里竟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于这样的感动之中,我拧干裤脚的水,沉默地跟在队伍里。因为有人需要我。
穿过小巷,跳过水坑,一张张伞放在角落,我们挤上窄窄的楼梯,开始了各自的任务。外面雨渐渐小了,而室内依然很冷,房子比较年代久远,格局也不是很便捷,最重要的是我发现打开每一扇窗都看到外面随意堆放的建筑杂物,和一些无人居住的老房子,没有绿色,没有孩子的笑声……
窗外和窗内一样让我悲伤。
是的,我曾想象过中国老人的生活处境,他们大多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艰难年代,什么样的压迫他们没有忍受过,什么样的苦难他们没有品尝过,可是最难以忍受的,怕是这时代巨变后他们内心的难以名状的孤独寂寞,他们无法和子孙说从前的故事,因为他们既不感兴趣,也太忙,他们也无法有一片未被污染的土地来度过生命最后阶段,故乡已被经济开发,儿时的萤火虫不再繁盛,映山红难以寻觅,那条嬉戏过的河流,那曾经偷过果子的山坡,都已远去……
无处安放的漂泊……
虽然这个群体正被国家日益重视着,也陆续出台许多政策向他们倾斜,但是在偏远的角落,改革带来的光辉来得总是迟一点,弱一点,难一点。
然而,我的悲观情绪很快就被希望取代。
下楼后等待我们的是坚守在敬老院的志愿者阿姨们煮好的热腾腾的原磨豆浆,还有全国道德模范板凳妈妈温馨的祝福,以及孝心志愿者们真诚的叮嘱和感激……
阴暗的屋子里,一群人在忙碌着,不求回报,只愿即将搬进来的老人们能有一个舒服一点,干净一点的房间。哪怕我们都没有见过这些老人,以后可能也不会见,我们也能十分投入地工作着,仿佛只要我们再认真一点,再努力一点,他们的笑容就会更甜一点……
离开时雨还在下,在车上眺望江面雾气蒙蒙,宽阔的江水平静地流淌,岸边柳枝隐隐约约的绿色在烟雨中别有一番滋味。远处是一团模糊的江岸的轮廓,与天交接在太阳本该升起的地方,而不久之后,将会有彩虹升起,云霞满天,或者星云环绕,圆月高悬。
我回过头,望见同我一起的人们,他们有的一脸疲倦靠在玻璃上酣睡,有的在兴奋地讨论接下来的旅程,有的戴着耳机静静地望着窗外,也有的默立于车门,一直低着头……我知道,这就是力量。力量是一群人帮助另一群人,力量是一颗心贴近另一棵心,力量是无怨无悔的付出,与无尽的祝福。
回来后才知道今天是春分,春分在传统中国农业社会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暗示人们播种与耕耘,它提示人们努力工作以换来秋的收获。它是某种意义上的分界线,启示人们生活以揭开新的篇章。过去的留在过去,生活继续向前,我们期待樱花飘落,树的阴凉,枫的燃烧,甚至也平静地期待冬的雪白……
昨日艳阳高照,今日大雨如注,那有如何,这便是生活。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刻的景色,让内心的失落随风飘散,于细节之中感受爱的流露。
于此,雨季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