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实践] 道歉力练习1

2020-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新的遇见

文/新的遇见

昨天在叙事实践营的腾讯会议中,跟同修一起做了这个练习,这里将我的分享和感悟发表如下:

练习主题:对自己道歉,4步

1. 第一步:讲一件具体的自己舍己为人,但别人并不领情的事。

[我的分享]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舍己为人、感觉别人却不领情",我个人认为很多时候是因为自我分化不足,缺乏边界。我在成长经历中会比较反感父母或其他人对我因为自己觉得“为你好”、“你不领情”而有这样的抱怨,于是自己对边界感维护得比较充分,所以看到这个练习发布后,我不是太容易找到自己身上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是有,比如:

儿子处于青春期年龄和考前焦虑期,容易烦躁、发脾气。同时一家人在一些生活习惯上不一样,容易造成一些冲突。比如家里的大门,一张金属门、一张木门,我会在进出后将两个门同时关上,除开有时想通通风,会将木门打开一会儿;儿子却每次进出都是只关一张门。

这天,又发生同样的情况。他进门后,我说把那张门也关上,他不,我觉察到他有情绪,就没多说,自己去关上了,没想到他摔了手上一个什么东西,发起脾气。这个事情,不算什么“舍己为人”的大事,但我当时体谅了儿子的情绪,压制了自己唠叨的冲动,只是自己去关上门,儿子的反应让我委屈和生气。

2. 第二步:分析一下,在做这样一个先人后己的决定时,当时的心路历程当中,有一个什么样的期待。

[我的分享]

我希望儿子体谅我当时没有唠叨他的用心,期待他情绪更稳定。

3. 第三步:评估一下,第二步的那个期待里面,有没有为己的成分?有,还是没有?

[我的分享]

本来没有强求儿子的意思,但他的反应让我觉察到自己想要的是他对我的体谅和对他自己的情绪和习惯的调整。

4. 第四步,回顾这个过程,通过前面的分析,看看自己在这个事儿当中的感受,有没有变化?

可以在最后默默对自己说:对不起。

[我的分享]

当时的情形是,我开始是体谅儿子的情绪,没有唠叨他,他的反应让我生气和委屈,我及时表达了这种生气,让他回顾刚才的情形是不是我没有多任何嘴而只是自己去关了门,他也承认了自己的不对。所以这事也就过去了,现在回顾觉得自己的回应还是及时的,没有憋在心里。

这个练习原本的目的:以道歉为起点,跟自己和解为目标。

[我的分享]

根据我对于边界感的一贯坚持,以及对这种情形跟边界感之间关联的认识,我更愿意将这个练习、特别是最后一步的意义理解成更进一步看清自己的需求、观照好自己,这样对于确立或明晰边界感也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话,我们更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就会更多地照顾好自己、通过可行的途径满足自己、表达自己,而不是揪着别人、执着于让别人给自己道歉。如果自己照顾好了自己,我们不必对自己说“对不起”,而是说,“对,就应该这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