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像泰山,纹丝不动?送你一个“四叶草”行动管理系统

2020-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发愤的草莓

说起每日计划,很多人觉得,不就是写写行动清单,然后赶紧去做呗。

不过,是不是有些计划摆了很长时间,如泰山一样纹丝不动?

说它难吧,又不是很难,奈何动不起来?

这关乎到每日行动管理系统,不是只有计划与执行2步。

发愤的草莓有一个“四叶草”行动系统,包括4大机制——

计划

提醒

记录

调整

其中,前2个主要是事前做好的,第3个是事中,第4个是事后。

计划机制

没有计划,行动如无楫之舟。你将不自觉把无处安放的空闲时间像水一样泼掉。

发愤的草莓提倡一道高效公式:

高效一日=固定旋律+个性旋律+碎片旋律

这些都要提前布局,而不是等到手上握着空闲时间用不完了,才想起我该干点啥好。

“固定旋律”,是在一天中强行挖出固定时间,搞定生活上的饮食起居这类每天不得不花费的事务,以及护航重要目标的习惯。

它能保障你的生理节奏稳定,降低精力运行成本。

最好分出工作日与休息日两个版本。每个版本在短时间不必大修改。

“固定旋律”不需每日制定,但要容易拿取

这一部分我用墨案“电子纸”存档。电子纸是拿电磁笔直接在大屏幕保留字迹那种。

翻盖即见,随时涂改,手写又可作个性化标识。电子化云端保存,不易丢。

如此,“固定旋律”有活水引入,不致于死水一潭。

“固定旋律”之外的时间,用来攻克其它重要目标,同时应付被临时摊派的任务,是为“个性旋律”

它来自于年目标的分解以及随时收集,通常是你早上才确定下来要今天开干的行动。

这一部分我主要用时间管理软件来计划。

“固定旋律”和“个性旋律”的事项通常利用大时间块完成,优先保障。

发愤的草莓认为,在这些大时间的缝隙,还存在5分钟以内的小时间,是为“碎片旋律”。不妨给予关注。

它们像海底深处常被忽略的宝藏一样,等你开发。

有的人说,连碎片时间都不放过,不是把一个人给挤得透不过气吗?

恰恰相反,如果没有提前设想好正确的流向,最终随意使用,反而增加精力的负担

在“固定旋律"和“个性旋律”以外的时间,多数小伙伴习惯拿起微信刷刷朋友圈。以为这能给大脑放松,却不知南辕北辙。

不必所有的碎片时间都不放过,但要提前规划好某时间段里的那些。

多数工作者易患职业病。然而,每天忙得像条狗一样,哪有精力设个目标,专门一大块时间来对付难题。

日子久了,业绩上去,身材却下来。

别担心,“碎片旋律”一脸自豪地闪亮登场。在这里,你可以化整为零,悄无声息地解决难题。

像都市白领每天对着屏幕完成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年复一年,容易出现颈椎疼痛、视力减退、含胸圆肩、下半身臃肿、运动不足等等问题。

那就在“碎片旋律”里,针对容易碰上的职业病,加入养生小技巧。

敲胆经、健脑操、手指操、开肩、菱形肌强化等等,平时如果喜欢保健知识或瑜伽课程,一抓一大把。

哪怕是左右扭扭脖子、拉伸筋骨、转动眼珠、开窗远眺都算。

它们没有阶段性目标或者打卡要求,却是改善生活不可或缺的。

“碎片旋律”修改频率低,不需写在每日计划表里,可另找喜欢的工具安排好。

这部分我用的是大纲式的笔记app提前规划好,多平台同步操作。

提醒机制

计划好了,还会忘事,为啥?因为你少了提醒机制。

到了几点就能想做那件事,那是单纯美好地想象,除非这事出于本能,如手电筒照眼睛,瞳孔缩小。否则哪会自动完成。

人天生不容易感知具体时间,我们有眼睛能感知空间,没有专门一个器官在感知时间,但可以靠外部场景

在固定旋律方面,不能单单用笔在纸上强行挖出一个时间段就好,而要设置行动的“按钮”。

比如,设定早上7:00~7:30会进行一个5分钟高强度间歇训练。把它放入“固定旋律”,不是告诉自己,我要在7:15做运动。而是得变成:

一旦 我想要吃早餐,就先打开手机,跟着视频跳上10分钟。

在那个时间段里你能感知到的场景,在前或后接上某个你想要做的行为。

在个性旋律方面提醒机制体现在每天早上确认清单的瞬间,在大脑里提前演练一下,设想这则计划会在什么情形下执行,今天有没有这样的情形。

别小看想象的动作,这是将模糊变成具体的过程。

为什么快递小哥送货快?因为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一点不含糊,立刻可以上路。

人脑天生爱具体一旦你将具体情形提前设想好,执行力也会变好。

在碎片旋律方面最好打印成清单条,贴到目可所及之处,或是每天必备的器官——手机上。

现在很多人会买手机壳套,封面和内页都有小口袋,把清单条贴在那里也好。

有的养生技巧还包含一系列小步骤,像健脑操有4步,清单上也会将4步简单概括罗列。

如此,只要有碎片时间,直接照做,连想都不用想。

你可能会说,打印在A4纸,还要剪裁,再涂上胶水粘上去,太费神了,手工差还不好看。

的确如此,所以现在已经有神器——口袋打印机,直接打在不干胶上,并且不需墨水。

记录机制

你会不会有这种感觉,想要每天看书,可是一忙起来总感觉有更重要的事儿。

猛回头,发现大半个月没摸过书,封面都沾灰了。

以为每天都有看,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放一本书在桌上,如同自我蒙蔽和自我安慰。

管理大师克里斯.阿吉里斯强调,任何复杂的战略分析都依赖于有效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检验结论。

想要真正管理好行动,研判每天的行为,就需要先做好收集数据这一关。

想要知道哪里还需要改进,必须让数据开口说话,客观反映真实情况。

记录能帮助你收集数据。没有记录,只会被“我感觉”牵着走

行动系统的记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习惯打卡、番茄钟记录、每日事务记录、时间开销记录等等。

如果你有想要达成的重要好习惯、想改掉的坏习惯,习惯打卡是必备的记录形式。

在“固定旋律”中,好习惯为当天达成,打个勾。

最好是完成后立刻打卡,就像嗑瓜子一颗接一颗上瘾那样极短的“行动-奖励”的反馈,让人持续循环。

打卡的好习惯不要超过5个,太多会相互影响。

这方面可用习惯类的app或小程序,也可以在某些时间管理软件中实现。

好习惯需要记录,那坏习惯呢?如何用记录来对抗它。

发愤的草莓有办法。今年我建立一类“PK表”,专门对付坏习惯,减少吃垃圾食品的情况。

它不是一天打一个勾的形式,而每天有很多空格,代表每天的无数次挣扎。

不管是事前的悬崖勒马,还是事后的发现,都可以记录。

很多坏习惯都源于一滑到底的行为惯性,没有意识到“我这样做不可以”,事后才后悔不已

这些有勾又有叉的记录,是强化每次要出现坏习惯时的强烈意识,唤醒大脑理智层面。

哪怕前面×很多,长期持续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多。

在“个性旋律”中,我运用的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番茄工作法”。

以25分钟为单位不受打扰地专注任务,每个单位算一个“番茄钟”。然后记录番茄钟的个数,关注每天专注的时长。

如果每天无一刻专注,那么无法与内心对话,平息焦虑,更无法深入思考,做有创造力的事情。

在这个不断被夺取注意力的时代,一天起码坚守4个番茄钟是我的衡量标准。

此外,发愤的草莓持续比较长的是时间开销记录,从2012年到现在,超过7个年头。这个对自我的要求。

以前用的是timemeter记录,现在是自制“时间的脚步”周表,在纸上记录。手心相连,让记录更有触动。

时间开销记录,一般开始时总是惨不忍睹,所以大多数人无法持续下去。

若对此无好感,可以试着记一两个星期察觉时间浪费之处,找出时间缝隙利用起来。

有人说,记录这事太费神了。

而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教授在《如何达成目标》提到:

“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记账或者记录饮食情况,甚至只要时不时提醒自己坐直,都能帮助人们提高总体的自制力。

记录机制,并不只是记录本身这么简单。

调整机制

在行动系统中,有计划、提醒、记录,够吗?

不够。

管理大师克里斯.阿吉里斯提出了“个体的应用理论”(theory- in -use)。

他认为,人的行为会出现割裂,偏离自己「信奉的一套」,在现场出现另一套「使用中的理论」。

有可能是你一直在反对的规则,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每天中不自觉地使用。

就像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可能都知道先吃“青蛙”,每天一大早要先把最难的事情完成。

但很多时候拿起计划表,往往从最容易那件着手,而难啃的骨头常被一拖再拖。

人类每天的行为还带有随意性。你设想好要干嘛,一不留神就偏离轨道,刷个热点,吃点零食,熬夜…

所以,要有一项调整机制。这一部分可包含日回顾、周回顾。

日回顾主要是对照番茄钟、时间开销等记录,看看当天实现和无法实现的“固定旋律”、“个性旋律”,在记录本里手写记下思考和感悟,不必花超过10分钟的时间。

当天回顾,有助于指导下一天的计划。

比如,回顾时发现改文章用了9个番茄钟,以后便知道这个任务的大约耗时,也会引发你对于提升修改效率的思考。

当天回顾,有助于再现具体场景和想法,及时微调。

比如,之前在旋律表中加入睡前冥想,一开始设定是在晚上。

执行几天后发现,进入冬天,哄娃中常常自己顺便睡着。如果开着冥想音乐,反而会引起孩子兴奋,扰乱他们入睡。

于是马上把冥想放到午休的时间,立刻达成!

日回顾时,可顺手写写今日的“成功事件”和“小确幸”,给回顾增加一点花样。

这里要强调一点,很多小伙伴都重视“个性旋律”的回顾,别忘了关注一下“固定旋律”的运行情况。

“固定旋律”如饮食、运动、睡眠之类,是基础打底,一乱则波及个性旋律的精力。

周回顾,在日回顾的基础上增加对大型任务的进度跟进,像做实验那样对下周行动提出完善策略。

这一步,我用语音转成文字输入,把细腻的想法都表达出来。

讲着讲着便会发现隐含条件,看清思维、信念的问题,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

比如,有一次察觉刚开始养成的5分钟高强度间歇训练,本周落下了。

在周回顾时,一边讲一边发现微妙的细节。

首先,大姨妈来了,惊慌失措,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想着那就不要太累,几天懒一下不做吧。

其次,听说这种训练会让大腿变粗,想换一种温柔的形式,可又没有很快找到替代的方法。

第三,刚好手机摔了,屏幕裂开,换手机后没有及时转移参照视频。

几个因素分析一遍,对症下药,好习惯又回来了。

周回顾完成之后,我会把内容打印出来,贴在本子上,方便下周跟进实验策略。

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借助调整的力量,才能让行动系统慢慢达到润滑的状态。

就像导弹发射之后,为了保持飞行轨迹正确、瞄准目标,途中需要数百次修正飞行轨迹,才能几乎百发百中。

斗转星移,日月穿梭。平日里,我们会夸某人有行动力。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有行动力?

你可能回答,意志力强,能抗拒诱惑!

然而,真的是靠意志力强吗?

不,是有一套指引行动的系统。

系统比感觉可靠,给予你夸父追日般坚持不懈的力量,指引你最终达成目标

你有自己的行动管理系统吗?现在,让它飞起来吧!

- End -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每天5点晨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