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家灯火,一盏归处》
总有灯为你守候,总有人问你粥可温
—— 题记
今天从清晨到傍晚,一口气读完了这本长达247页的书——《万家灯火,一盏归处》,读的过程中我一直想着我的爸爸妈妈,想着陈先生的爸爸妈妈(他的母亲多年前已故去),想着多年前我们一家三口回安乡时围绕着爸爸妈妈,偌大一个家族大团圆时繁华热闹的情景;想着多年前我们一家三口回澧县时,陈先生的爸爸乐颠颠地迈着轻快的脚步,满脸晃荡着幸福杀鸡宰鸭,那个炊烟袅袅的温馨画面;想着他们一个个先后离去让我们成为孤儿的种种难受与不舍。
一边读着书,一边想到了今年那天的中秋节,德雅小区的住户陆续离开,他们回到了各自的爸爸妈妈家里,“刘老师你们今天没走人家?”“哎,已经没地方去了。”我无奈回答道,看着一辆辆车风一样绝尘而去,先前热闹的小区一下子安静下来,没有了大人们的拉家常,小孩子们你追我地的欢声,想着我们的女儿在外读书,我和陈先生的心禁不住冷落起来,空荡荡的一片。
我俩在小区闲逛了一圈,陈先生说:“到不到大姐家去?”“大姐自己身体不好,还需别人照顾啊!”“三姐家去?”“三姐可能在忙生意。”“到小姨家去?”“小姨儿孙满堂,怕有自己的事安排,打扰她不方便。”就这样我俩商量来商量去,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家去拜访。
然而我所记得的多年前的中秋节,那时我早早的买好了月饼,妈妈的新衣服,爸爸喜欢的雪枣,薄切,称好几斤肉,我们一家三口穿戴整齐,脸上挂满了笑容,提着大包小包兴冲冲地去乘车,百里迢迢远赴爸爸妈妈那儿,那时候到家百米远,就望到爸爸早已站在自家的禾场上,手搭凉棚在盼着我们的到来,妈妈系好围裙,在灶台边一边忙前忙后,一边和我絮絮唠叨:“现在妈妈只要求你把身体搞好、把工作搞好、把家庭搞好,做一个刘三好......”那时候天蓝蓝,水汪汪,风景这边独好。
依稀记得那年我高考完毕,爸爸用扁担一边挑着木箱子,一边挑着棉絮被子,颤悠悠地和我一前一后走了几里路,然后我们赶着班车乘上六七十里路,再又乘船渡河,一路跋山涉水地回家,晚上爸爸妈妈又兴奋地买来猪蹄,在煤火炉上煮,到了半夜突然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我们立马起床,结果猪蹄烧焦了,我们三个好不心疼,“哎,真可惜”听着爸妈的叹息声,我心里暖和又难受,有爸妈的孩子真是个宝。
大学毕业时,爸爸到学校接我回家,我们从西站百货商场然后走到东边百货大楼,最后又到中心百货大楼,一家家给我挑选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漂亮衣服,看看哪家衣服既便宜又好看,来回三四个回合,最后我们终于选定西站百货大楼的白色确良衬衣与水蓝色的确良裤子,给钱的时候爸爸小心翼翼地把裤腰带松开,把裤子里面的袋子翻出来,松开别针,把钱捏紧拿出来,用手指沾着舌头,一张张细心地点数,清点了三遍一百三十五元,然后把钱郑重地交给营业员,年轻漂亮的女营业员用手捂着鼻子,张开兰花指清点递过来的钱,把衣服给我们,我和爸爸高兴地离开商场,心里好一阵快乐。
今天我有幸读到《万家灯火,一盏归去》这本以家和亲情为主题的名家散文合集,收录了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等知名作家回忆父亲母亲,回忆他们成长经历的经典名篇,在名家们的回忆中,正是父亲的坚毅、宽厚,母亲的温良、恭俭锻造了他们的性格、美德,使他们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我以为爸爸为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平凡却伟大,让我们记忆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走过的人生道路;妈妈的每一次温柔地关爱,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感动终生。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无不享受着父爱母爱,是爸爸妈妈陪伴着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在坎坷中为我们遮风挡雨,引导我们前行。
后来,我们离开家乡,离开爸爸妈妈,如同浮萍,漂泊无依。然而不管我们身在何方,不管我们人生路上收获多少鲜花与荣耀,不管我们经历多少坎坷与磨难,爸爸妈妈都会在家门口守望着我们的归来,一想到他们,我们就会感到温暖而安定,因为他们是我们内心的归处。
现在爸爸妈妈离我们而去了,我们没有了回家的路。父母在,家就在;父母离开了,家就在记忆深处。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 途。——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