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瓜多《琶音练习曲1》
“你是想随便弹唱几首歌,还是想真正跨进音乐的大门?”初见刘军老师时,他对我讲了这一番话。
当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想真正跨进音乐的大门。”
“那好,你要有心理准备,不能急于求成,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至少需要3-5年的学习。”
这一幕,仿佛是自动照相机按下快门键后,刚拿出来的照片。时间过得飞快,我在刘军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古典吉他已接近8个月,水平也从入门阶段渐渐进入了中高级阶段。
每周二、周五晚上7:30,我会在“丽江阳光吉他会馆”上古典吉他课。近期的课程都是关于“轮指”的准备练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练习是阿瓜多的《琶音练习曲1》,目标速度是一对四96-120。今天见面时,刘军老师带着神秘的微笑对我说:“今天的课,我非常轻松,你的话非常的不轻松。”
在练习《琶音练习曲1》之前,刘军老师跟我讲了一个“山东第一轮指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学生,20多岁左右,那时我收他500元一节课,一周上一节课,也跟你现在一样,从初级进入中高级,他每周五从潍坊开车到临沂来上课,上完课再开车回家,非常辛苦。当时也讲到了阿瓜多的《琶音练习曲1》,我让他练习40分钟,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中断起不了效果,结果练了半个小时,把他这个大男孩给活活练哭了。接下来的两次课,也是这个练习,因为这条练习过不去,后面的内容没办法讲,到第四次课时,这孩子就没有再来过。可见这条练习伤他有多深。
之后过了大概七八年样子,我偶然在一个吉他大赛上碰到他,他兴高采烈向我走过来,从琴盒里把吉他拿出来:“老师,你看我这轮指怎么样?”只见他手指飞快,既轻松又干净。我问他:“你这轮指是咋练的?”他说:“每天练习阿瓜多40分钟以上。”
讲完这个故事后,刘军老师对我说:“你把秒表打开,练40分钟,中间不能停,用心体会手指的变化”。我打开手机的秒表,没注意上面的指针,带着忐忑的心练习起来,先从慢速进入再逐渐加速,手指从刚开始的酸痛又慢慢变得轻松,这样的过程经历了好几次,等到刘军老师从楼上下来时,我已经满头大汗,连手心里也是水。
“你练了多久?”
“我没看表。”我一边说一边瞟了一下手机上秒表:“差不都接近1个小时。”
“什么感觉?”
“全身发热。”我回答道。
“你太紧张了,放松一点,手指什么感觉?”
我把练习时的感觉重复了一遍:“刚开始不太适应,酸痛、容易弹错,后面慢慢变得轻松,速度也越来越快。”
“你的练习达到效果了,记住这样的感觉,现在这个阶段,每一次的练习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而且要能体会到手指的变化,每一点小变化,就是一个小小的进步。”
下课时,我很满足,也由衷地感到幸福:一方面有如此专业的老师指导,学琴之路不费劲;另一方面,更加深刻的领会到了练习的意义,练习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科学地重复。有了科学的方法,一条40分钟的练习可能起到过去10个小时练习的效果。
骑车回家的路上,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在《死屋手记》里的一句话:“人是可以适应一切的生物,我想这是对人的最佳定义。”在学习上,有一个好老师,可以更好地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