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圣经》之后的畅销书,它当之无愧!

2020-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棕棕的思想夜宴

如何有逻辑地说服并影响他人?

其实答案只不过是这短短的18个字。

三不:不反对,不批评,不命令。

三要:要沟通,要信任,要鼓励。

上一篇文章:讲到了人际交往的“三不”法则,而这一篇要介绍的是它的好伙伴“三要”法则:要沟通,要信任,要鼓励。

01

要沟通

沟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倾听、思考和表达。

①如何倾听?

《第五项修炼》作者、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 Peter M. Senge)提出新时代的领导力核心:开放头脑、开放心胸、开放意志。

第一个开放是指看到和听到本来就在我们面前,而我们却一直没能发现的东西。这就是跨越一个开放门槛,去“悬挂”习以为常的假设。

第二个开放是指看到本心,开放心扉,看到自己与周围的关联,包括与痛苦、困扰、问题和欢乐的关联。这里,我们超越自己的舒适地带,不再责怪外力或别人把事情搞糟了,而是看到自己在问题局面中所扮演的角色。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需要对于对方所有的观点持开放态度,放下内心的假设,无论正确与否都先全盘接收,再来进行下一步的思考过滤。

②如何思考?

换位思考:情感换位&利益换位

如果我处于他现在的位置,对这个事件/行为/决策,会有什么看法?会产生什么情绪?会以何种态度来回应?

这个事情短期/长期来看,对我有什么好处/坏处?我会损失什么?得到什么?(精神上和物质上)

如果换位思考后,发觉损失>收益,消极情绪>积极情绪,你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接受,那么考虑到对方的情绪和利益,你就需要询问对方的意见和建议,想办法改良方案/决策本身。

而如果你觉得各方面都较为合理,那么就可以系统性地整理出自己的理由,将之呈现给对方。

③如何表达?

a.清晰界定问题,询问对方看法并简单复述其观点。

例如:在XX这件事上,你的看法是XX,对吗?

这样能够确保他说的就是你理解的内容,尽量避免双方因为隐含假设不同而误解对方的意思。

b.不同对象不同方法

对于受教育程度高,性格理性严谨,善于思辨的对象,可以多采取中心路径的说服——提供令人信服的论据(体现身份专业性、权威性,保证信息可信度)。

例如引用业内研究报告,行业网站公告,权威现身说法等,总之要给到精确的、可供查证的数据。

对于并不打算深入研究的,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比较感性的对象,可以多采取外周路径的说服——提供让他产生良好感觉的线索。

例如呈现生动有趣的故事,明星代言的画面,播放耳熟能详的声音等。

02

要信任

①信:真心相信,积极期望

莎士比亚说:“如果你没有某种品德,就假设你已经有了。”

“如果你想改善一个人的某个方面,就要表现得仿佛那方面的特点已经是他的优点了。”

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解释这一点。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学进行了7项实验。实验过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让人意外: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每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性格都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而事实上,当初这份名单上的学生并非真的有何不同,他们是实验者们随机挑选出来的。

这就是积极期望的力量:它让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他们,而老师的关注反过来又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内在潜力和与众不同。

在这种双向作用下,积极期望让学生真的变得出类拔萃了。

我们也可以利用好这份力量,就像相信对方已经具备某些能力那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回馈我们的期望,自觉自愿地做出一些改变。

②任:予以委任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被他人信任呢?

看地位。

地位越重要,说明对方信任你的程度越深。

而地位常常通过身份和头衔凸显。

甘特·施密特在上卡耐基的课时,讲了他管理的食品店的一个雇员的故事。

雇员总是很粗心,常常弄错货架上贴的商品标签,因此老是被顾客投诉,提醒、指责和质问对她都没什么用。

最后,施密特先生试着采取了这个策略:将她委任为全店的贴价签总监,让她对所有货架上的价签负责。

此后,出乎意料地,雇员完美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这难道仅仅只是一个称号的问题吗?

其实并不是。而是雇员从“称号”中获得了一种“我被信任,我很重要”的感觉,这种感觉会驱使她不辜负老板的信任,更好地完成工作。

03

要鼓励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其实,这话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也同样适用。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对工作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没有受过激励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

鼓励对人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①语言上

夸奖对方做得好的地方。

我们惯常的行为模式是:做错了就批评,做对了也不表扬,认为理所应当。

这种习惯既和社会习俗有关,也和家庭教育有关。

和西方人热情奔放,喜欢热情夸奖的性格比起来,亚洲人相对含蓄内敛,以谦虚为个人品德。

如果人们坦然接受夸奖,反而会觉得奇怪。

这就导致了过去的人大多不擅长真心赞美,也不重视赞美所带来的好处。

直到他们自己成为了父母,又将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我们。

当我们年幼时,很多时候做对了一件事没有收到称赞,而搞砸了一件事却一定会受到责备,所以长大了的我们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但是,细想一下:是批评和责备能够让你做得更好呢,还是夸奖和鼓励能让你做得更好呢?

至少,于我而言是后者。

一位老师——鲁斯霍普金斯夫人,就运用夸奖和鼓励,让头号不听话的学生汤米成为了一个好学生。

汤米非常淘气,严重违反班纪,和男孩打架,嘲笑女孩,而且变得越来越糟,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学得快,能轻松掌握学业。

霍普金斯是这么应对这个问题的:她第一次见到全班同学时,就把每个人夸了两句,轮到汤米时,她看着他的眼睛说:“汤米,我知道你是个天生的领袖。我打算依靠你,帮助我把这个班变成今年四年级中最好的班。”

开学前几天,她就反复加强这句话,她夸汤米所做的任何事情,并评论说那件事是怎么说明他是个好学生的。

但霍普金斯的不断夸奖和鼓励下,汤米真的做到了。

或许许你会说:至少汤米还有学得快的优点啊,对于一事无成、毫无天赋的人,我们如何赞美鼓励呢?

我的建议是:挖掘他的闪光点,并不断强调。

在这世上,真的有一无是处的人吗?至少我不相信有这样的人。

哪怕是人人都嫌弃的粪土,换一个位置也能成为滋养土地的肥料,不是吗?

②行为上

单单语言上的鼓励,可能还不太够,配合行为的鼓励会更加有效。

最才华横溢的、炫倒百老汇的导演弗洛伦兹·齐格菲尔德以巧妙地“赞美美国女人”著称。

他很实际,给合唱团的女孩们涨工资,从每周30美元涨到175美元。

在弗里斯每开新场,当夜就会给剧组的全体明星发贺电,并给合唱团每个女孩送一大捧红玫瑰。

彼得·巴洛是马戏团的驯兽师,每当新狗有任何细小的进步,彼得都会拍拍它,称赞它,奖励它肉。

如果及时给出鼓励和奖赏没有用的话,那马戏这个行业也很难顺利发展起来,不是吗?

鼓励使人类、动物表现更好的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用爱德华·桑代克称为【效果律】的法则来解释:

带来满意结果(得到物质或精神奖励)的反应(像个领袖那样帮助老师、内心相信自己有价值)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大,而带来不满意结果(被讨厌、被批评、被认为没有价值)的反应(淘气、不自信)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所以,如果你希望说服他人在某些方面做出改变,那就在这方面赞美鼓励他,给他一些实质的奖励吧!

小结:

在介绍了“三不三要”法则后,你get到有逻辑地说服和影响他人的技巧了吗?

没有看三不法则的可以点击这个链接:

赫伯特·斯宾塞说:“教育的伟大终点不是知识,而是应当落实在行为上。”

这是一本用来实操的文章。

赶快对身边的人试试吧!

【重要概念】

三个开放

隐含假设

情感换位

利益换位

中心路径的说服

外周路径的说服

积极期望

效果律

【小练习】

如果你是一名服装店的老板,

一名有潜力的员工因为不喜欢你的强势而欲辞职,

你会如何改变自己,

如何劝说他留下来?

【知识源头】

《人性的弱点》

《社会心理学》

【工具推荐】

幕布

印象笔记

讯飞输入法

棕棕的思想夜宴

用心理学看世界,

认识自己。

与你一同打造知识体系,

开启跃迁之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