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语录春梅书房琴谱

音乐的伤痛(九)

2022-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花间星事

在音乐家的精神世界里,既有对美的纯粹情感,又有崇高感和自我超越。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尽可能多地克服阻碍和束缚才能达到心目中的完美境界。很多时候他们希望追求真诚的,有生命力的艺术,摒弃功利之心。但也时常被生活羁绊,经历压抑内在矛盾的过程,影响身体的自控力。有时疾病的早期可能没有引起痛感,所以并未被察觉,还有一些音乐家在万不得已的情况发生之前,会尽可能隐瞒病情,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莫蒂尔医生自己曾经也渴望成为一名钢琴家,对待她的患者能够更好地同情。在开始理疗师的工作之后,她也清晰地意识到了精神和情感对于康复过程的强大力量。身体是外部和内部压力的交汇点,只有追本溯源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当然这个过程是极其不容易的,音乐家的完美性人格,常常也阻碍他们在音乐之外的表达。

功能性肌张力障碍也俗称为“音乐家痉挛”,它表现为动作缺乏精准度,灵活性,协调性或者控制力,会反复不适,有时候不能自主运动。通常是由长期姿势不当,或者总是在演奏技术难度大,速度过快,以及超越自己身体极限的作品引起。但是医生发现如果这些动作不是在乐器上进行,症状有时候就会减少或者消失,而一旦演奏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任何改善。

有些音乐家刚开始还会以为某些段落无法掌控是由于技术问题,他们会更加不懈地努力练习来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样的执念非但没有帮助他们,反而加重了内心的混乱与紧张。虽然有经验的音乐家懂得去规避曲目中让手指过于费劲的不自然用法,但是在演出中总是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挑战。特别对于独奏家来说要做出保守或是激进的选择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顺应自然非常重要,音乐家的行为绝对不是没有感情的运动,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演奏的时候想得太多会干扰发挥。医生有位著名的钢琴家患者,有一次他晚上来到诊所,为了不打扰同楼的住户,就把治疗用琴调到了静音模式。由于钢琴没有回音,他演奏时的情绪就非常平稳,手部功能的肌张力障碍完全消失。这个案例也给了医生很好的启发,当演奏者过度关注声音出来的效果时,反而忽略了音乐本质的美。一旦在演奏过程中想去掌控音乐,反而有可能落入声音的陷阱。她的工作也许就是更好地去帮助音乐家们重建大脑调控的回路。

读完《音乐的伤痛》让人非常感慨。成为音乐家之路太难了。除了天赋才华,不断努力,还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强大的心理学背景支持,当然必需的文化素养,思辨能力,抗挫折能力也样样不可少。在不断地积累过程,遇到好的老师,好的机会,都需要运气。书中一些案例最后不得不放弃了音乐专业,虽说有点遗憾,但相信音乐陪伴生命的历程让每个人都受益良多,感恩遇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