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要不要喝?
记得我们刚刚接触微信的时候,微信所呈现的,没有广告,没有污秽,有的基本上都是励志篇。
励志篇看多了,慢慢的有人称其为心灵鸡汤,咋听起来挺有意思的。最有意思的是,我在教育儿子时,在不好直接沟通,甚至批评和指责的情况下,又觉的自己的论调缺乏说服力,不自觉的就会搬出网络上的励志篇,还有煽情故事等等,做为一种谈话工具,和依据以期将谈话进行到底。回应是,反感,反感。如此强烈的反应,让我好生不舒服。屡试不爽,虽然是两代人,但都在学习呀,使用的工具也相同呀。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接受呢?更有甚者,儿子竟然说:你少看那些心灵鸡汤,都是专骗你们这些中老年的。呜呼……
是什么让我们被划到了边缘?心灵鸡汤?心灵鸡汤是专门为中年妇女熬制的?
纵观纸媒网媒,积极向上的宣传教育,所及的各种形式都一直是存在的,在微信传播到妇孺皆知的今天,在公众聚焦的平台上,正能量的传播,美德故事的颂扬,一些好人好事的宣传,警世录,励志篇,对大众人群的教育普及面是巨大的。
我要感谢网络时代,在我已经脱离了读书环境的若干年后,在拿不出读书时间的纠结中,找到了快速接触知识,社会,常识,新技能等等的上选方法。虽然大部分知识是碎片化的,但关键是像引子一样,引发了我的兴趣,引我入门,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让我能从中分类,筛选我要的,我需求的,还有的就是在心灵上得到的滋养。心灵鸡汤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简单明了,热情激荡,有故事的,有励志的,有诗的画的,有朗读。在我不用进学校,不耽误工作家务,甚至不出家门的情况下一样知晓天下事,一样知书达理。这一切对知识断层的我是多么的珍贵和渴望……
激情让我重拾画笔,渴望让我再进课堂,追逐让我和爱读书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谁说我们不要喝心灵鸡汤,在物欲横流的,忙忙碌碌的日子里,适当的停一下慌张的脚步,喝一点心灵鸡汤,让身心都得到滋养,在接下来的路途上会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