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我家孩子一般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写2个小时还写不完;”
“我家娃,经常把减号看成加号,数学题做错主要是因为马虎”;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相信家长还能列出很多条。所以,今天就简单聊聊注意力。
注意是指人的意识集中和指向一定的事物,也就是将心理资源集中在一定的事物或信息上。注意是人脑加工信息的必经过程,所以它的发展情况会对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集中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较弱;孩子6-9岁阶段,大多数能够连续集中20分钟。请注意,这里的集中针对的是需要调动主动注意能力的事情,比如完成作业,认真听课等,玩游戏、看动画片不在此列。
那么,很多家长焦虑的孩子注意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四个办法。
方法1,不破坏就是培养。
注意力集中的习惯,最好从3-6岁开始培养。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时,家长不要因为关注孩子而总是打断他沉浸在某件事情的状态,比如孩子在认真摆弄玩具,不要去问渴不渴呀,要不要吃苹果之类的。让孩子安静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就好。
方法2,寓教于乐,从孩子的喜好出发培养注意力。
3-6岁阶段,也是孩子处于玩中学的状态,他们在体验、观察中探索和认知世界。所以,简单的小游戏对于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培养就会很有帮助,比如常见的乐高、拼图等。
这类游戏或者玩具都有从简单到困难的进阶过程,家长需要有耐心,也要在陪孩子进阶的过程中,慢慢减少参与感,让孩子自己完成,你在旁边看自己的书就好(注意,不要看手机)。
方法3,根据孩子自己的注意力规律安排时间。
心理学上有“注意力日周期节律”的说法,把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分成三类,分别是:
昼间型,上午7点注意力水平最高,然后下降,下午3点后稍有回升;
夜间型,注意力水平随着时间不断上升,晚7点达到最高峰;
混合型,上午10点注意力水平最高,中午开始下降,下午3点又开始回升,晚7点左右出现第二个高峰。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活动表现,根据自己孩子注意力起伏的特点,合理安排孩子学习和游戏的时间。
方法4,孩子6岁后进入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时间感和坚持力。
家长可以在家里准备一个计时器,25分钟为一个阶段,5-10分钟休息时间。在每个25分钟认真学习,休息时间就放松玩耍。
同时,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累积,心理学家给出的习惯养成时间是至少66天,而不是21天,所以,有耐心,持之以恒,很重要。
等孩子再大一些,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本身的注意力能力已经提升,家长可以把计时器调整到40分钟为一个阶段,同时培养孩子抗干扰的能力。这样循序渐进,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力集中习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