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友圈简书电影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2017-01-20  本文已影响84人  张朋亮

鱼为什么要游个不停?

也许只是为了活着。谁家的鱼缸里会容忍一条不会游泳的鱼?那么,大海里的鱼呢?倘若一动不动,食物不会自动送上门来,也许还会让肉食动物逮个正着。

于是,问题来了。

活着,是一个多么颓废的目标啊,那不是行尸走肉吗?

追求呢?梦想呢?这样没心没肺地活着,还不如死掉!然而,数万年过来了,没有哪条鱼因为这样的逻辑而自杀身亡,相反,它们可能还是世界上绵延时间最为悠久的生物。

《美人鱼》这部电影上映后,就被质疑是一部没有追求的片子。比如剧情中规中矩,比如桥段老套而缺乏创新。

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吵来吵去,几乎快把这条无辜的鱼给炒熟了。结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大家的争吵声中,这条鱼一路摆动着尾巴,最终越过龙门,成为华语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

电影艺术与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一样,永远都是小众群体的事,但电影观众却是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没有哪部片子是拍出来专供某个小圈子看的,如果那样的话,投资商会赔的血本无归,谁还敢去投钱拍片子?

从来没有所谓的叫好不叫座,好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百个人的眼中,会有一百种好的标准。那些叫好不叫座的电影,说到底,可能只是对上了某一个圈子的口味,倘若这个圈子正好手握话语权,就会拉高片子的口碑,但他们却无法左右观众的口袋,于是,就形成了所谓“叫好不叫座”的假象。

回到《美人鱼》这部片子本身,其实观众已经用脚投了票,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有说电影本身并无稀奇,观众是冲着周星驰去的。我是在一个周四的晚上去看这部片子的,根据我的观察,里边坐的绝大部分是90后,他们对周星驰根本没有多少概念。跟一个90后聊天,问她为什么喜欢《美人鱼》,对方的回答简单而明了:好玩。

这绝对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观影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观众此起彼伏的欢笑声。

剥开诙谐的语言、轻松的旋律、环保主题这些锦上添花的外衣,《美人鱼》无疑是一部再也典型不过的爱情片,它严格遵循着一部爱情片所应该遵守的所有规则。从人物关系来看,花容月貌、家世显赫的A喜欢B,爱得死去活来;B又和相貌普通、出身贫贱但善良纯真的C彼此倾心。

电影里的C是一条名叫姗姗的美人鱼,用影片里的台词来形容:眼睛特别小,鼻子特别大,牙齿很尖,好像一条流浪狗,胸部很扁,好像被土机碾过一样。但即便如此,她的身后依然有一个默默付出的D。

这样的人物关系也许并不出奇,但却最容易被那些沉溺或者曾经沉溺于爱情中的观众所认可。那些坐在荧幕下的年轻人,谁没有见过听过经历过爱情的洗礼,倘若那段感情是一段甜蜜的回忆、又或者修成正果,那么他们就很容易与C或者B产生共鸣。倘若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那么悲催的A和D就是那个最能打动人心的角色。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缺乏创新,跳不出周氏喜剧的大轮廓。我不知道什么叫周氏喜剧,但我觉得能让人放松,让观众紧锁的眉头在片刻间舒展开来就是成功,这一点,周星驰毋庸置疑已经做到了。至于他到底站在哪里,对于观众来说,也许没有那么重要。

新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吗?

新的软件意味着运行的不稳定,新的衣服意味着未必合身,新的朋友意味着需要相当时间的磨合……所以,新,意味着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与其毫无把握的自杀式创新,莫不如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电影工业流水线上的每一个合作者负责。

我们原本就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民族,千百年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硬是被英国人的炮火搅了美梦。于是,一个名叫“创新”的洋玩意儿破门而入。但问题在于,创新,并非这山看着那山高,而是当你攀上一座巅峰的时候,开始规划下一个攀登计划。

跟几个90后的学生聊天,梦想出奇的一致:创业,而且要创出一番前无古人的事业。勇气可嘉,但问题在于当他们打开电脑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有人连基本的办公软件都不熟练。我要求他处理一张图片,转身就看见她打开了美图秀秀。

我不是专业的电影从业者,但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去看,中国电影目前正处于爬坡阶段。老老实实地练好基本功,远比胡乱折腾更重要。我们不缺情怀,不缺创造,更不缺技术手段(好莱坞的特效软件和插件我们全部都有),唯一欠缺的,就是那点死心眼精神。倘若你去老老实实地研究一下电影观众到底喜欢什么、想看什么,怎么可能会票房惨淡?。

据说好莱坞的片子在公映之前,会请一批观众去试看,有人负责在旁边观察和记录这些观众的反应,而后,根据这些调查指标去调整和修改。

据说,《美人鱼》就是这么做的。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任何所谓才华留下的雕琢印迹,如果不去过分强调,你几乎忘了这是周星驰的作品。从导演主演到配角,没有人以艺术家的高姿态自居,所有人都在按照类型片的分工,把自己定义为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小工种,老老实实做了自己的分内事。

如果非要总结点什么:那就是,这是一条应该摆尾处摆尾,应该腾空的时候一跃而起的鱼。

其实,观众要求的并不多。是喜剧,你就轻松幽默,别老惦记着自己那点情怀;是爱情,你就得缠绵悱恻,欲罢不能;是动作,你就得场面火爆,大打视觉牌。

《美人鱼》的成功,就是如此。

一些批评者的文字里,随处可见这样的表述“某某桥段在某某电影里出现过”,让人不禁怀疑,这些家伙是不是世界电影大学桥段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看看那些在影院里笑得前俯后仰的观众吧,看看那些一出影院,就迫不及待地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分享号召朋友们都来观看的年轻人吧,这样的片子票房怎么可能不好?

从古至今,搅局者永远都是聪明人,庆幸的是,这些家伙只是少数人。他们让我想起村庄里那些拉着架子车、或者满面尘灰蹲在墙角,但口若悬河、谈古论今的聪明人。这些人大都一辈子庸庸无为,而另一些人,那些家道殷实的,却大都木讷少言。今天的我们,并不缺少聪明,更稀缺的,恰恰是如《美人鱼》那样的本分。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兢兢业业的普通人,所以,才有了难得的安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