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晴说育儿】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导致理想信念教育的弱化。

2019-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H黄老师H

      Hello,你好!

      这里是心晴的育儿说!


      上善若水,立德树人。

      德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关乎孩子的价值观、关乎社会的秩序图。惟有把立德树人的根扎在家庭,漂浮而功利的家庭教育也许才会沉潜下来、辽阔开去。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

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

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面对变革的时代,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导致理想信念教育的弱化。

错位观念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高期待,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优秀品质塑造的重要性。

二是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盼,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扭曲了孩子的学习动机,错误导向了学习方向。

三是家长缺乏行为自律,乃至沉溺于特殊爱好或者不良嗜好,给孩子塑造了错误的榜样。

      这些教育行为的存在导致青少年们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客观上“培养”了缺乏理想信念的学生。所以,我一直倡导作为家长,一定要两手抓:

左手:知识教育

右手:家庭教育

两者缺一不可!

      前几个月听我姐跟我讲说,在他们学校3天发生了两起学生跳楼生亡的事件,都是高中生啊!我听到后非常痛心和难过!试想,他们的父母得多伤心、多难过!含辛茹苦把孩子盼上了好高中,还指望将来考个名牌大学,可这些不仅不能实现,甚至连孩子都没了!相信大家也都会从媒体报道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不愿相信,甚至有的时候会刻意回避这些事实!可不相信和回避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面对公共责任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家长在子女成人成才观念上的偏差。比如独生子女的环境使部分学生以自我成才为中心,偏重于现实个人发展和生活理想追求,缺乏基于国家发展的远大目标和社会责任。这一现象的矛盾体现在三个方面:

自我期望值高与实现率低的矛盾;

环境要求高与自身奉献少的矛盾:

理想前途认识与知识水平局限的矛盾。

      当前,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但是又缺乏世俗化所要求的实力、意识和合作意识。由此形成的是缺乏责任感和责任能力的个人主义。很显然,这和现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所需人才不匹配!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上善若水  立德树人

❤️我是心晴_家庭教育终身分享者和陪伴者

愿我们彼此成长、各自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