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思维每日记事本深度思考

【512→教学】教学设计1

2020-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Koala谦爸

问题一:如何让《燃烧学》成为很有吸引力的一门课?

知识的更新(求知欲)->体现燃烧学的先进性、前沿性

心理的愉悦(趣味性)->用叙事法/故事讲授法构建课程

内容的层次(文化感)->结合古今中外典籍、文学影视作品

审美的情趣(优美感)->《沁园春*燃烧原理》的韵律美

技术的使用(科技感)->慕课,宣传片,雨课堂,虚拟实验

问题二:如何设计《燃烧学》线上课程?

“叙事法”不是客观描述一个故事,而是主动构建一个故事,在故事中融入作者的思想和理念。这种教学方式,是对“叙事法”教学的一种创新性延伸,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耦合的共同叙事法”。

本门课构建全面的、成体系的“燃烧学故事系统”,再现各种知识、解决方案与历史故事、人物经历、重要事件之间的深度融合关系,让学生来“追剧”。全程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能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问题三:如何设计《燃烧学》的“混合过程”?

明确教师的任务是“带领学生完成碎片化知识的拼合”。

选好例题(话题),教师在见面课上演示进行知识拼合的过程。

“趁热打铁”,学生在见面课及课后作业仿照例题进行实际操作,并进行扩展延伸。

六次风格不同的作业,全面训练能力,包括:机理分析型作业,实验研究型作业,虚拟实验型作业,工程改造型作业,实体实验型作业,数值仿真型作业。

问题四:课程目标是什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此东之者"----论语·雍也

第一层:使得学生学懂一门课程。

第二层:使得学生喜欢一门课程。

第三层:使得学生喜欢“学习”本身。

问题五: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水平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1、线上课程的章节弹题、单元测试、互评、期末测试,形成线上学习成绩,主要考核静态的知识点。

2、5次大作业形成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次小组作业采取“动态分组”,测试学生在人员组成变化的情况下的表现,更能体现个人和团队之间相互作用的质量。

3、在本学院的教学实验中心完成“气体火焰传播速度的测量”实验,由教学实验中心的专职教师进行指导,并给出最终的实验报告成绩。考核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4、参加混合式教学的学生仍然需要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笔试),通过笔试的成绩来掌握整体的教学情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