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点评】作业分享

2023-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月光下的筱儿

上周日的下午,收到来贾老师的信息,希望让我分享自己第六次的作业。如果说在没有听上周王老师的大课之前,或许我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但是上次聆听王老师分享其他老师的作业后,我突然感觉自己的作业似乎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内心陷入了纠结。

“和别人的作业相比,你的在作业设计的流程中似乎缺少了环节和意图。”

“和别人的作业相比,你作业中的理论阐释似乎不够专业,敢不敢说?”

……

“怕什么,只要时间允许,去分享,这是多难得的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啊,为什么不抓住呢?”

正当自己还在想是不是分享的时候,内心有一种强大的声音告诉我让我去尝试。于是,我答应了贾老师。

最近感觉记性有点差,在做完作业后,自己当时的思路,此刻却怎么也记不起来,为了让周四晚上的分享顺利,我利用闲暇时间,又聆听了一次老师的讲座,想完善一下自己的作业,但是又想,或许初稿更能听到点评老师的意见,于是周三又看了一次自己的作业,然后又顺着作业的思路,收拾了周四晚上的分享稿。

今天的分享大约花了25分钟,我从理论阐释、课例呈现以及困惑和收获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在分享的过程中,原本以为上次提交的作业已经不错了,但是在分享的过程中,才发现有的句子不够精简,有的WHERETO要素的要素点不准确。还有就是长篇的文字,不够简洁,让大家看了不够清晰明了。

在聆听陈老师分享的时候,发现她的课件简洁明了、概括到位,重点词句的获取比较到位,是我学习的榜样。

张朝珠老师的点评,精准到位,将我不够精炼的语句进行了修改,读起来清楚明了,在一些活动中的指令中,也进行了修改,同时我也发现自己作业中的表现型任务有的还有修改的空间。

最后王老师针对我们提出的困惑进行了解答。王老师围绕情境告诉我们要在教学中给孩子们尽量设置情境,让我们尽可能的给学生一个语境,把一节课的内容、每个课时之间、一个单元的内容创设在一个大情境中。这样才可以达到最佳的设计。

面对情境,一直是我的难点,放在小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做到,但是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下,将其串联起来,或许还真的需要时间,希望在以后的时光里,自己能够通过多读、多看、多想,争取有所突破。

一次分享,我们能够克服心中的忐忑,能够直视自己的不足,认真聆听他人的意见,并作出具体的行动,那么说明我们在成长,研课也是有作用的。

最后,在李雨老师干练、金句频出的主持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分享。

感谢王老师的引领,感谢团队成员的付出,希望我们跟着王老师的脚步,慢慢来,坚持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