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角檐下野茉莉
夜阑人静,细雨初歇,微风吹拂微凉;独步小院,露重苔鲜,似闻一缕茉莉香。
循香而行,寻觅芳踪,惊扰酣鸣小虫;墙角檐下,茵茵草丛,何花香醉比酒浓?
光疏影暗,点点斑斑,模糊花容芳颜;镜头开处,闪光一现,记录静夜一瞬间……
手机摄影@金色弯刀 手机摄影@金色弯刀究竟香自何来?花何芳名?原来其为粉豆花也叫地雷花、夜晚花、胭脂花、野茉莉、紫茉莉花。为双子叶草本植物,茎叶绿色,花顶开放,花萼瓣化呈花冠状,微微发香,呈白、红、紫、黄色,时有条纹或斑点。花期夏秋。紫茉莉不耐寒,性喜疏松的土壤和稍有荫蔽的环境。矮生种不耐酷热,夏季往往落叶。能自播繁衍。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可直接散播于树坛及其他隙地,能年年自播开花。
因为其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极易繁衍,处处有之。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瓢,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汪曾褀先生是不太愿意把它称作花的!先生在他的《晚饭花集》里自序云:北京人称晚饭花为野茉莉,实在是抬举它了。它跟茉莉可以说毫不相干,也一定不会是属于同科,枝、叶、花形都不相似。把它和茉莉拉扯在起,可能是因为它有一点淡淡的清香,而也不象茉莉的气味。只有一个“野”字它倒是当之无愧的。它是几乎不用种的。随便丢几粒种将到土里,它就会赫然地长出了ー大丛。结了将,落进土中,第二年就会长出更大的几丛,只要有点空地,全给你占得满满的,一点也不客气它不怕旱,不怕涝,不用浇水,不用施肥,不得病,也没见它生过虫。这算是什么花呢?然而不是花又是什么呢?你总不能说它是庄稼,是蔬菜,是药材。虽然吴其濬说它的种籽的黑皮里有曩白粉,可食;叶可为蔬,如马兰头;俚医用其根治吐血,但我没有见到有人吃过,服用过。
汪曾褀先生似乎无可奈何,摇摇头叹曰:那就还算它是一种花吧。
手机摄影@金色弯刀 手机摄影@金色弯刀 手机摄影@金色弯刀 手机摄影@金色弯刀 手机摄影@金色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