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汉字活解首页投稿

年的传说

2019-01-29  本文已影响60人  教育参悟人

“百节年为首”,刚进腊月门,人们就开始做起了迎“年”的准备。当你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饭时,也一定会像我一样,很想知道关于“年”的故事。关于年的传说,民间流传着诸多说法:

一、祈求来年再获丰收

甲骨文的“年”字,是一个人背着稻谷的样子,是果实丰收的形象。是我们的祖先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收、藏循环规律而逐渐认识的。因而在古籍记载中,对”年”的说明是”谷熟也”。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游过北京故宫的人见过“祈年殿”,这就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处。在戏文中,对帝王歌功颂德时,有”君乐臣乐民安乐,五谷丰登大有年”的唱词。收藏之后,结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因此,人们在新旧二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之中,不论上一年的收获如何,都用心地过一个快乐的“年”。以求来年有更大的收获。

二、用善良和智慧战胜邪恶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着胡须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劝他还是上山躲一躲,可老人坚持留下,老婆婆无奈,只好上山躲避去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三、万年历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但是由于历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识,岁首第一日最初很难确定。我国的封建帝王自称为天子,为显示其”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的宗旨,随着改朝换代,多次改动了月份的次序。正月不固定,初一自然也不固定。自从汉武帝改“颛顼历”做《太初历》之后,虽然王莽、魏明帝、武则天、唐肃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历,但为时都很短,因此,民间一直以夏历为准,正月初一即为新年。 也就是“春节”。

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时间相当长,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天空中就弥漫了节日的气息。这种节日的气氛,在保持传统风俗较好的地方,甚至会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但欢度春节的高潮,应该说是自除夕始一直到上元之夜。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又值春风渐进之际,也就最为容易引发情怀。

元会

【三国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衣裳鲜洁,黼黻元黄。

珍膳杂还,充溢圆方。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介雅(其三)

【南朝梁】萧子云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

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元日

【唐】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

【唐】李适

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

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

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

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

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

勇余矜捷技,令肃无喧声。

眷此戎旅节,载嘉良士诚。

顺时倾宴赏,亦以助文经。

元日述怀(一作明月引)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正元

【唐】许浑

高揭鸡竿辟帝阍,祥风微暖瑞云屯。

千官共削奸臣迹,万国初衔圣主恩。

宫殿雪华齐紫阁,关河春色到青门。

华夷一轨人方泰,莫学论兵误至尊。

念奴娇

【宋】秦观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

遥想二十年前,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窗外冰轮依旧在,玉貌已成长别。旧著罗衣,不堪触目,洒泪都成血。细思往事,只添镜里华发。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