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电影合作回顾展望

2018-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karroy酱

近年来,中韩电影以2014年《中韩电影合作协议》为契机,中国发展强劲的电影市场联手韩国先进的制作能力强强联手,共同推动电影业艺术和商业的协同发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中韩电影合作模式

进入新世纪后,二者合作模式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2000年至今,两国合作以中方提供外景地拍摄为主,如《飞天舞》、《七剑》等;——场地提供

2、2003年至今,出现了以投资、人力合作为主的合作方式,开启了新阶段,这种合作模式一直被沿用,如《分手合约》等;

——资金和人力合作(高人气韩星)

3、2007年至今,由当年佳作《集结号》与韩国特效团队合作并大获成功,开启了以视觉特效等制作技术合作为主的新模式,再次拓展了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制作技术合作

二、主要合作作品

1、集结号——制作技术合作

《集结号》凭借大量逼真而震撼的战争场面,在银幕上制造出十足的视觉冲击力,有多名来自韩国的电影人参与后期制作,如《太极旗飘扬》的监制李治允、郑道安和朴柱天等。这次的成功合作是基于团队对剧本作品的认可和对影片创作的理解。

2、分手合约——资金和人力合作

《分手合约》的主创团队由韩国导演、中国演员、3位中国编剧和1位韩国编剧组成,由中韩双方共同投资策划。韩国导演本土化尝试,使得电影从剧情到台词都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而在拍摄手法和摄影和音乐采用韩国导演擅长的细腻风格

3、我是证人——原版翻拍

由韩国导演安向勋执导,杨幂、鹿晗出演的《我是证人》,翻拍自韩国电影《盲证》。翻版和原版之间的差异,不排除由演员阵容不同的原因,但更多在于编剧对故事内容本土化所下的工夫不够,从而产生了水土不服,同时,大段的广告植入也分散了观众用于看故事的注意力。

很多合拍片毫无创意、缺乏中国味道的剧情,难以消化的韩式元素和过气的段子,丝毫没有合拍片文化碰撞所带来的精彩。

4、重返二十岁——同题作文

这部电影的成功源于影片本土化改造方面的准备和努力,“电影除了要全球化还要本地化。该片采用了同题作文的方式,即一个剧本,两国版本,围绕一个主题,双方可根据本国国情在演员、剧情和台词等方面充分本土化创作。在面向中国市场的创作中,影片加入了广场舞、老年大学、《还珠格格》桥段和邓丽君歌曲等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文化元素,避开了文化差异造成的“水土不服”,剧情的设置和推进节奏也完全适应中国观众的口味。

三、中韩合拍佳作概览

总体而言,中韩合拍片口碑和票房都不尽如人意,需着力提高影片制作质量。

四、中韩合拍影片的发展路径

合拍的优势在于双方各取所需、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就中方而言,市场广阔、资金充裕但人才缺乏,而韩国有着政策优势、利益最大化但审查严格的特点。在未来趋势上从市场规模、市场特点和政策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充分利用中国市场机遇

中国电影市场呈高速增长状态,尤其在三四线城市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政策和观影习惯对国产片颇为有利,充分本土化的中韩合拍片将大有可为。

1)韩国市场偏饱和:2015韩国总观影人数达2.1亿人次,同比增长1%,当前,韩国的多厅影院已经普及,影院和银幕数量的增长也明显放缓,这样的观影规模对于人口只有5000万的韩国来说,预示着电影市场已趋饱和

2)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空间:2015年观影人数达11.4亿,同比增长57.8%,且小镇观影群体逐步加入成为消费主体。

2、深刻认识市场差异

2015年韩国电影市场票房排行前10的影片中,共6部韩国电影,其中4部挤入当年票房前5,类型以剧情片为主,选材贴近现实,如《暗杀》、《延坪海战》等均是根据历史题材改编。其余4部为引进电影,以动作和科幻题材为主。

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排行前10的电影中,共7部国产电影,以喜剧片为主。例如排名进入前5的《捉妖记》、《港囧》和《夏洛特烦恼》均为喜剧电影,选材比较轻松,档期均为讨巧的暑期档、国庆档和春节档。其余3部为引进电影,也以动作和科幻题材为主。

1)对引进大片,中韩两国的观众口味趋同。一是因为好莱坞大片的大制作和好口碑值得期待,二是市场惯性。

2)中韩两国观众对本国电影的观影偏好有较大差别。韩国观众更注重电影剧情,偏向现实题材的剧情片,而中国观众偏向轻松的喜剧电影,观影目的多以放松和娱乐为主。

从两国观众口味的差异出发,进行本土化改编非常重要。继续走《重返20岁》的成功套路,把一个经受过检验的高质量原创剧本,交给一个优秀制作团队本土化制作,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上的交集。用两国观众都很熟悉的导演、编剧、明星和制作团队,一起打造类型丰富的商业片。

3、捕捉政策导向

“限韩令”令中韩合作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的发生一些变化。对于中国电影人而言,如何准确领会政策意图,合理运用产业政策,切实发挥合作效果,汲取韩国先进经验,才是通过中韩合作促使自身及我国电影业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

五、主要问题

缺少信任,对彼此市场了解不足,意识形态、社会体制、文化差异而导致工作方式上的分歧;制作体系上的不同导致利润分配的差异;中国电影人的专业水准问题。

CR:华谊兄弟研究院《娱乐无国界——中韩电影合作回顾展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