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未酬发先白

2020-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菜叶毛毛虫

“我们度尽的年月,好象一声叹息。”(圣经旧约诗篇90:9)

某天照镜子,拨弄头发,忽然发现头上右侧长出一簇短短的白头发。惊心之下,数了数,计有十来根。再翻找其它地方,也发现有白发零星分布。

以前只是偶尔出现一两根,根本不当回事。如今这样子,却有星火燎原之势。

它们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完了,我老了!

一直有着青年心态的我,刹那间颓了。

万幸,这一簇被黑色发丛盖住,隐蔽得较深,外面看不出来。不过要是任由其继续长,一定会显露无遗的。

平复了下心情,我拿起剪刀,小心地将它们一根根从根处剪除,明知除不了根,心里还是不切实际的希望再长出来会是黑的。修剪完毕,看着桌上一堆初白的发,不禁悲从中来。随后又自欺一番,假装它们未曾出现过。

这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重点剪除右侧这簇讨厌的白发,像农民定期在田里除杂草一样。只是这活儿精细,每次都难免同时除掉好几根黑的,怪心疼。没办法,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漏下一根。等剪完一茬,梳头时我才能把头路开到那里。

但人是会适应一切的。慢慢地,我也接受了长白发这个事实。

想想,毕竟年过四十了,长几根白头发也正常不过。后来陆续与几个同龄的女同学聚餐,一两年不见,发现或多或少都已有了白发。同学Y,白发颇明显,我建议剪除掉。她讲,“以前也剪过,但长到一半会翘起来,不如顺其自然了,随它去”。最严重的是Z同学,可能缺了某种元素,生了大量白发。白发极大地影响了穿衣打扮的搭配,天性特别爱美的她深深为此苦恼,用尽各种办法,包括试用网上那些不靠谱的偏方,都无济于事,只好买了一顶黑色假发戴着。

比较起来,我的情况还算好,毕竟剪一剪就能灭迹。那么再过几年呢?大概也像父母辈一样,要用上染发膏了。


为什么我们要千方百计掩盖白发?因为白发代表衰老,而在世俗眼光里,衰老是一件不大体面的事,我们的文化倡导年轻态、活力、正能量,人们在潜意识里鄙视衰老,就算老了也要“装嫩”,谁能装得好谁就让人羡慕。中青年人的白发,它和忧虑、操劳、憔悴、沧桑有关,有损人们眼中的美感。而毛发鲜亮,代表的则是青春、力量、荷尔蒙、丰裕、优越。有个别老人,可能得了遗传的好基因,脸面已然衰老,却拥有一头茂盛鲜亮的好发,看上去仍然元气丰沛,整体形象加分不少。

所以,我们拼命地遮掩白发,如同减肥一样,为了对抗衰老,为了留住一份体面感。对于女性而言,白发的滋长更是有损性魅力。不管未婚还是已婚者,性魅力的缺失,可以说是女性最难接受的一点。哪个女人,不喜欢被称赞年轻漂亮呢。有人说,对年轻漂亮的过度追求,是以男性视角为中心的男权社会造成的一种不良意识——问题是,这或许也是女人的天性。身体是永远需要被自我和他人欣赏的。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写到,男人对女人最大的轻视,就是不看她不理她。要是得不到欣赏,她就完了。这可谓是深谙女人心。但是反过来,男人不也希望得到女人欣赏么?都是人,一个德性。

我母亲六十多岁,已有多年染发史。怕染发有害身体,多次劝说她少用,后来用得少了,但过年过节时还是会染上一把。我特别理解,老母亲还是有点不忍直视自己的一头白发,害怕在别人眼睛里彻底老去,害怕再也得不到别人一句“你还是挺年轻的”这种称赞。想染发的时候,她一定想,管他呢,先弄得好看一点。

也有人坦然面对白发的。

某日见一位年近四十的男性作家朋友,我赞其发量颇丰丝毫未秃,只是略有白发。他开心地微笑,“只要没秃,白头发倒没关系”。这个时代,男人们很容易秃。人们眼中,秃和油腻、世故关联,似乎比长了白发更容易失去魅力。白发毕竟也还是发嘛。对于生产精神产品的作家来说,几茎白发,似乎还更可佐证其思想深度与精神价值,因为像作家这等职业,一般来说是越老越值钱的。

吃青春饭的人,比如偶像派演员、模特、空姐等,更怕头发白吧。观众已经习惯了广告中他们头发鲜亮的模样,很难接受他们老去的事实。年纪大些,情形就大变,做模特的改行,做空姐的转岗,做演员的女人就只能演令人厌烦的婆婆妈妈。不过在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五六十岁的女演员也没那么可怕,人家照样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演职场精英、时尚达人,放飞自我,魅力十足。七八十岁的白发老人也照样活跃于社区做公益,兴兴头头地工作着。他们的年龄岐视程度显然低得多。人们生长的土壤、思想观念各不同,导致了巨大的差异。


从黑发到白头,短暂如一声叹息。

其实,我们未必是怕老,怕的是壮志未酬身先老,发先白。该爱的人还没有好好去爱,该做的事还没有开始,无法从容老去。

圣经说,“强壮乃少年人的荣耀,白发为老年人的尊荣”。

待我白发满头,配得尊荣吗?年老时回忆一生,是否虚度?

蹉跎半生,已成往事。白发已生,尤其该努力,向着标竿直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