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创业企业如何设置股权分布及估值
一、股权设置
初创公司无论是在初始成立,还是早起引入天使投资阶段,还是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引入战略投资人以及后续进入新三板或IPO,都会涉及到股权架构设计问题。也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创业公司合伙人股权设计;第二阶段,引入早起天使投资;第三阶段,公司发展到一定水平,要想继续良好的发展下去时,面临的诸如对核心员工、高管的股权激励等。
第一阶段:创始合伙人股权分布
在公司成立初期,可能有很多资源为公司做铺垫,有人擅长技术,有人有客户市场资源,有人有融资背景,有人有时间等等,这时候,创业公司可能很容易就给早期的短期资源承诺者过多的股权,使其成为合伙人。我们知道,投资人在决定是否投一个项目时,创业团队会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创业公司的价值是在整个团队全身心投入时间和精力共同创造的,对短期资源承诺者但不能全职参与创业的人,建议创业公司更多考虑采用项目提成或通过发放少量股权,通过利益合作方式而非股权捆绑,如对某方便有很强大的资源,但不能全职投入到创业中来的兼职创业者,给予过多股权显然不是个明智之举。再如对于早普通员工,他们关注的更多是是否涨工资,而并非是拿到股权,且创业公司过早给早期普通员工股权,激励效果也很有限。
初创阶段的股权分配,首先得找到对的合伙人,需经过一定时间磨合,如果合伙人没找对,企业多半也走不长远。对创业公司而言,股权结构设置合不合理并没有唯一确定的判断标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是,我们可以通过查询总结历史上众多的创业案例,从失败案例中找教训,从成功案例中找经验。得出一些成功概率较高的普遍做法。
图片数据来源网络
上图统计数据我们大致也看出,创业失败因素中除了经营模式及运营外,团队打架排在第三位。而团队打架,很大程度上是因初创期股权分布不合理造成的。初期,为了团队和气平均分配股权,没有核心领头人,一段时间后,企业发展渐好或有资本进入了,团队内有人觉得自己当初拿少了,出现谁也不服谁的局面,整个团队内的撕逼和内讧便开始了,当然投资人多半也是看不上这样的团队的。所以,关键点一:创业团队不能均分股权,创始人要拥有绝对控制权。至于创始人老大到底具体应分得多少比例的股权,我们可以参考互联网统计数据:较多在50%-70%。
第二阶段:引入天使投资阶段
公司发展一段时间后,如果创始人有更大多野心,想要把公司快速成长,那么此时可以考虑引入天使投资即第一轮融资,早期创始人经历了全身心的出钱出力,天使投资人进入公司当然应当支付比创始合伙人更高的价格,进入价格直接反应了公司的估值,创业公司出让少量股权获得一定融资。但此时融资规模是有限的,如果创业企业后续发展较好,接着可能就会有VC、PE等后续投资跟进。而如果在天使轮,创始人为了融到更多资金而出让了过多股份,在后续的融资中,可供使用的股权就越来越少,创始人将会处于很被动的地位,所以,关键点二:在天使轮融资中,创业公司可释放的少量比例股权,引入投资。至于创业公司具体出让多少比例股权,我们也可以参考互联网统计数据:较多在10-20%。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对后续融资不利,太少否则不能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
第三阶段:股权激励
公司发展到一定水平,要想继续良好的发展下去时,面临的诸如对核心员工、高管的股权激励等问题。这个阶段需要激励的对象数量可能较多,那么公司对该部分拟激励对象的持股方式及公司可释放的股份比例也是一个关键点,关键点三:公司可以设立合伙企业作为激励对象持股平台,这样创业公司的股权构架上看上去会简单很多,让更多的后来激励对象进入到持股平台,当其中有部分人员要中途退出,其股权变更也只是在合伙企业内部变更,对创业公司而言,操作相对更方便。对于股权激励部分,公司可稀释的股份比例也不能太多,参考互联网统计数据一般10%-20%。这个比例也是投资人最能接受的比例。
二、关于估值
目前,对于成熟公司的估值方法较多,类似市盈率法、市净率法、市销率法、投资回报率、各种估值模型(如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可比公司法等。但对于初创企业而言,由于很多关键资料的缺失或不完善,大多往往不能直接用上述方法,投资人更多使用的估值方式可能是诸如根据运营数据、创始人团队、所处的行业、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等情况综合考量的估值方式。创业公司拥有一个优质牛B的创业团队,无疑会加分;若创业公司还处于一个前景光明的行业,根据创业公司的市场份额及将来能达到的市场份额投资人也能推算出个估值;此外,对于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其运营数据也是投资人着重看中的指标,类似某公众号的粉丝数,某APP平台等的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用户转化率、留存率、获客成本等数据都会对估值产生影响,为获得投资人更多青睐,提高估值,必要的营销造势曝光,提高流量也是极好的。
在如今的资本寒冬中,祝各位创业者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合伙人,得到自己满意的估值。
更多财经资讯关注
【大话华尔街】
九天云竹出品
股票代码【83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