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拥抱世界的东方智慧
景德镇陶瓷有着辉煌的历史,以至于这个小镇为世界所熟知,他们在中国的版图上会标注出景德镇,即使在漫长的时空里,中国对于世界都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因为瓷器是他们获取对中国认知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而一座景德鎮,撑起了半部陶瓷史。不起眼的泥巴,在这里变得玉一样美,温润的瓷器,由这里流入昌江,再由鄱阳湖到长江,最后进入世界各地。
在传教士们将瓷器制作的原料配方和烧作方法,通过越洋信件告诉欧洲教廷之前,复杂的技术壁垒让欧洲国家无法自己生产瓷器,即使他们的贵族对瓷器的喜爱几乎疯狂,瓷器作为最早的奢侈品之一,从来都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直至今天,从纽约到伦敦的顶级博物馆,中国瓷器都是最重要的馆藏之一。传言很久以前,外国制作的中国地图,可以不标注任何城市,却唯独不能没有她——瓷都,景德镇。
放眼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像景德镇一样,聚集了如此众多的瓷器爱好者。他们在这里抟泥做器,在一窑窑的烈火中,与瓷器相互成全,早已融为一体。
一
从《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到明五彩鸡缸杯,以及各色清三代官窑器,景德镇古瓷器在各大拍卖行屡创天价,这些昂贵的瓷器大多来源于皇家的定制,明、清两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在国家财政丰盈的时期,御窑厂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银两保证生产,清乾隆时的督陶官唐英每年要从九江关拿2万两白银用于御窑的瓷器生产,这些官窑器成品后所分摊的费用就是个不小的数目。
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或者官搭民烧,来单定制都是当时主要的销售模式,定单来源于皇家、各地官宦、少数民族贵族甚至世界各地的权贵。16世纪开始,欧洲贵族就曾大量从景德镇定制瓷器,他们要求景德镇的窑厂将家徽等家族特征纹饰烧制在瓷器上,代表着家族的荣耀传统和地位象征,这部分外销瓷被称作纹章瓷。
适应市场需求是景德镇瓷业兴盛的一个因素,早在元代,元廷为从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中牟利,主管工艺品生产的将作院就将伊斯兰图案作为粉本,要求景德镇窑厂生产出青花瓷器。如此大量描绘着伊斯兰图案的大件元青花器皿,为元廷从西亚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无论是纹章瓷还是元青花,景德镇的瓷器都曾作为载体,承载了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多种文化需求,这是瓷器在实用性之外的价值体现,同时也是财富之外文化价值的体现。
景德镇瓷器曾行销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因为其代表的高昂的财富,为世界各地人们所追捧和钟爱,广泛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是景德镇瓷器重新作为对外文化推广的载体的基础。就像它曾经承载的伊斯兰文化、欧洲骑士文化一样,可以带着中华传统文化再次扬帆出海。
二
在外销瓷或者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中,并不是所有的瓷器都是来样定制,其中也有许多中国传统图案纹饰或绘画装饰的瓷器。但外国人并不了解这些装饰的含义,他们不懂三多图这样的图案,不了解代表了天人合一境界的山水,不知道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因为这样的艺术语言过于东方。
陶瓷经过数百年的传播,技术壁垒早已突破,瓷器不再是中国人或是景德镇人的专有技术,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恰恰说明陶瓷艺术可以成为文化交流最适合的使者,共性才是相互交流的基础。陶瓷只是一个载体,其艺术性在于创作者的创意和思想。
(德国柏林当地时间2017年7月5日上午10点,“感知中国•匠心冶陶”景德镇陶瓷文化展在德国柏林KPM皇家陶瓷工坊隆重开幕)
作为一个艺术载体,陶瓷是可以扶上墙的泥巴,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可塑性,让各种艺术可以通过这些可塑性呈现。
陶瓷最直白的艺术承载是移植国画,但泥料和笔墨的区别,让陶瓷绘画只得其形,不得其韵。作为陶瓷装饰的一个门类,陶瓷绘画还是可以表达出一些传统文化内涵,怎样才能让不熟悉传统文化的人群?也许这是艺术家们可以思考的一个方向。
雕塑作为西方艺术和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样适合陶瓷的材质特性,陶瓷材质的特殊性让陶瓷雕塑拥有了别样的美感。以陶瓷雕塑见长的老陶艺家周国帧不仅创作过许多具有时代性的雕塑,他的盘泥条陶瓷雕塑同样极具艺术性。
除了前述艺术表现形式,陶瓷还有更多尚待探索的方向,其丰富多样的可塑性,让文化的传播有了多种选择。
三
(孔国华 雲卷千峰色瓷板画)
在景德镇,一位陶艺家并不需要掌握从泥到烧所有的工序工艺,这些工序都可以交由最擅长的师傅们去完成,最重要的是提供艺术设计和思路。因此,一些年轻外来艺术家到景德镇,仅仅拿出创意就能烧制出别具一格的陶瓷作品,这在景德镇之外的其他产瓷区是难以实现的。
前述,陶瓷本身具备优良的可塑性,具备与世界对话的基础,现在需要的是拥有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艺术家,愿意将优秀的艺术展现在陶瓷上,让陶瓷艺术承载着东方智慧去拥抱世界。
(姜国清 高温全颜色釉作品)
景德镇正在不断改善的城市环境,越来越浓郁的文艺氛围,以及浓厚的陶瓷文化积淀和硬件条件,都为实现这些愿景在做背书。
与世界对话,陶瓷是最佳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