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训中时机的把握——《虎啸龙吟》观后
2018-01-09 本文已影响24人
教学设计师_刘欣
就像好的厨师比的是火候 ,好的教学设计师或者说学习体验师比的就是教学时机 。
附:我本人更喜欢学习体验师或者学习引导师这个称谓 。因为和教学设计师相比这个称谓更加符合用户思维的逻辑 。之前的文章写过 ,学生是学习设计产品的用户 ,学生的学习体验好就是说明作为产品经理的教学设计师的功力强 。
我们的至圣先师孔父子的话言犹在耳 ,《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看到了没
教学就是要首先制造一种认知冲突 ,然后再多元的关照这个冲突 ,最终试图去解决这个冲突 。
这个简单的逻辑可以有几种推演:
1、学生和教师之间必须发生认知上的碰撞 ,无接触不学习 。最失败的设计就是学生不知老师在讲什么 。二者完全分割
2、在什么时机制造这个冲突?
观《虎啸龙吟》,看司马懿和诸葛亮各种你知我知你 ,我知你知我 ,英雄相惜 。最终落实到战场上就是诸葛亮各种制造冲突 ,司马懿各种猜度 ,最后一役,上方谷,司马懿的大军果然一步一步进入伏击圈 ,看得人心惊动魄 。
观后细思,一堂课何尝不是一场战役。学生的固有认知是多么的顽固,对新的观念充满不信任 ,教师呢 ,则需孔明之智 ,设计好学习路径,选择好进攻策略 ,把握好进攻时机 。 唯有此 ,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论培训中时机的把握——《虎啸龙吟》观后3、师生共创
问题在适合的时间出现了 ,师生有了认知共创的可能性 ,就像司马懿和诸葛亮神交的那一集 ,学生行一步棋教师行一步棋 ,步步惊心这个时刻就是智慧共创的美好时刻
论培训中时机的把握——《虎啸龙吟》观后4、我知你知我
最后通过课程反思 ,学生若还能揣度出教师各个环节的用意 ,则进入了更高的认知量级 ,这个我下次单独再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