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附中

纸中自有翰墨香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4人  五城学堂

纸中自有翰墨香

西北师大附中  高二北辰  王蓼汀

一点一横长,一纸翰墨香,

一笔行天下,不负好韶光。

纤纤若鲛绡,皎皎似琼瑶,

但令无玷染,予尔志气高。

             一纸乡书来万里

    读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会好奇瑞脑是何许香也?是古代女子闺中绫罗羽织散发的淡雅香气,还是朱唇一启间飘渺的幽香?看到“亭亭  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又会回味清酒是何许香也?是家醅开坛瞬间逸满院落的醇厚,还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令人痴醉的浓烈?诚然,瑞脑清幽,但易随风逝,美酒甘醇,但太过醉人。都不如那蕴藉委婉的书卷,一藏经年,偶然再阅,泛黄的纸张依旧香满乾坤,薄如蝉翼却厚重如磐石,含英咀华间墨香萦指。

曾有一句风靡网络的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看到这句话,脑海中就浮现出日落十分,天高地远,冥冥中一个孤独萧瑟的背影,在苦苦等待远方信使的马蹄声响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一封他亲自书写的家信。这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情放到现在也许是常人无法领会的,但在通信不发达的过去,一封家书,承载的思念与担忧却远大于那一张小小信纸的价值。

还记得十几年前,那时的通信不如现在发达,家人都保留着互相来信的旧习。逢年过节,不管是大节小节,远在北京的姥姥姥爷总会如期寄来信件,我总是兴高采烈地跟着妈妈去邮局,激动地等待工作人员分检出那来自遥远地方的信。信是装在牛皮纸信封中的,外面盖着红色的邮戳,回到家后像举行仪式般隆重地撕开信封,然后小心翼翼的取下那枚美丽的邮票,小小的心里溢满了欢乐。那时的我年纪尚小,还目不识丁,但每次都装模作样地对着信胡念一通,念罢自己又觉得无聊,只好交给妈妈,妈妈语气温柔地读着信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在信纸上,虽然每次都只是些大同小异的寒暄问候,但我觉得姥爷的手笔和妈妈念信的姿态是记忆里最温暖而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通信发达的今天,也许微信能简单迅速地传达人们的意思,Face time更能直截了当地实现远程通讯的需求,但如今我们怎么会再提笔写下那一句句深情的话语,甚至连短信都惜字如金,我们又怎么会翻山越岭只为那一句“我想念你”,甚至近在咫尺都说不出那句话。从前一切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不过这个时代我们一生也只爱一个人,那就是自己。

看惯了对话框中秒速弹出的语句,你是否也想听听他近在耳边的轻声细语?见多了冷冰冰的打印字体,你是否也眷恋他亲手写下的一个个方块汉字?你心底还铭记着那见字如面时热泪盈眶的欣喜,可现在只能眼神冰冷地看着满屏方正的字体,你多想再拿起笔写一封寄去异地的家书,可走遍大街小巷也找不到原来那老旧的绿漆皮邮筒。你终于明白,时间不会停留,不会为任何人等待,手边那叠红格信纸还安静躺在那里,依旧温柔着时光,惊艳着岁月。

          一纸墨香传古今

如果说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纸张就是那深嵌在地中的河谷。

从古至今,先贤哲人的思想在纸上绽放,文人骚客的感怀在纸上流芳,龙飞凤舞的手书在纸上跳跃,轻轻浅浅的旋律在纸上低语。

但丁的《神曲》带领中世纪的欧洲走出传统神学的牢笼,解开束缚人性的桎梏,冲出文艺复兴,打开欧洲资本主义的新纪元;《兰亭集序》豪迈洒脱,挥洒出的是王羲之对生活的热爱,和他对东汉盛行的虚无之义思想的批判;唐诗宋词,在一卷卷书册中被传唱成永恒,给予中华儿女耳濡目染的中国文化之瑰丽壮阔。

那“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凄凉哀怨,是你寄人篱下,前途渺茫却孤芳自赏的倔强;那“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是你戏台上的风光,一颦一笑间倾倒众生,一念一唱中艳压群芳;那“显赫赫何等威仪,娇滴滴梨花带雨”的痴男怨女,让人起死回生的爱情抛给尘俗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幻想。“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葬花的场景跃然纸上;“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代表了中国电影史的巅峰,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京剧的魅力;翻看《牡丹亭》的折子,杜丽娘和柳梦梅就从眼前款款走出。他们被作者呕心沥血地描画出来,又倾注了世人赋予的生机。一张纸,盛下了千万个形象,和有血有肉的故事,盛不下的是故事背后的难言话语,和作者心底的真性情。

东汉时期,一张腾空出世的蔡侯纸改变了中国,后来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正因为改良纸的出现,国学得以插上腾飞的翅膀,文学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交流和传授也变得简单,再也没有“学富五车”的读书人,也没有“汗牛充栋”的书籍。信息时代,一个新发明首次露面的瞬间,“青灯黄卷”已默默退出世界,转而代之的是一块小小的屏幕,里面装载着一座图书厦,这让人不得不承认现代生活中阅读的功利化、工具化已成为必然,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让这个小设备逐渐成为现代人阅读的主流媒介。这一现实让我心里一酸,好像看到一部部厚重的书籍被人遗弃般灰头土脸地退到了戏台的一隅,代替它原来位置的是便捷灵巧的电纸书,这些电纸书披上书本曾经登台时光彩夺目的戏服,却少有人看穿它的浅薄。

我喜欢从高高的书架上扛下一本沉甸甸的书,坐在吹着微风的窗边,手指摩挲着书页,闻着风吹进鼻子的墨香气味。读史,翻过一页又一页犹如亲眼目睹了王朝更改;读诗,墨迹渲染处仿佛身临那白蘋绿洲,水波荡漾的仙境;读戏,看那一唱一和的台词,好像读的不是戏文本身,而是在不知不觉间享受了一场听觉盛宴。大多爱读书的人,爱的正是翻开书页时那油墨弥漫开的书香气息,每本书独有一种香气,读一本书,就好像邂逅了一位才子佳人。

一张纸,一页文,清秀细腻的字迹,代表着含蓄蕴藉;一沓纸,一部书,娓娓道来的故事,包含了沧桑的繁华。

          一纸情怀见圣贤

不仔细琢磨的话,纸在这世上也就是个极其平凡的存在罢了,有时用来打印文书,有时用来画画写字,有时还能用来清理脏物,但在我眼中,纸早已变成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或者是一种情怀的象征。

一张纸干净无瑕,是不许沾染一点尘埃的样子,它犹如中国人亘古不变的节气,和洁身自好的品格。“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纵然万劫不复,却坚守自己磊落胸襟,就算被世人辜负,却不违我高洁操守;“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是李纨不落尘俗的傲然,就像大多士人和贤达,一生颠沛流离,但不为锦衣玉食也不为扬名显达,只为心中一片净土,和秉持的一股信念。也许他们在现在看来太过倔强太过固执,即使不曲意逢迎,也可以变得稍微圆滑一些,多留给自己几条退路,或许他们的人生也不至于那么坎坷。但正因为古人拥有这种现在人不能理解的固执和坚韧,才成就了震古烁今的伟业,让中国人的血脉中永远流淌着一股不怕牺牲,坚强不屈的血液。

一张纸洁白简单,是未经世俗熏陶过的样子,它好像人性中的真诚、善良和美丽。有句话说“怕人知道的恶是大恶,想让人知道的善是伪善。”也许社会有它的阴暗面,人性也有怕光的时候,但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宣扬善良仁爱,向往纯净明媚。小的善举是救命稻草,小的恶意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社会就像行走在悬崖边的骆驼,每个人的善举和恶意汇成悬崖边的两只手。人性构成了的社会,人性指向哪里,人们的生活就走向哪里。

在喧闹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在繁芜尘世中蒙蔽了双眼,但无论何时何地,混沌天地间仍有那一丝素白,飞沙走石中仍有一叶菩提,因为它们就藏匿在你心里的某个角落,等待一个拾贝壳的孩子将它们统统捡起。愿你的初心还像那纸,依旧白得似雪,干净如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