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者与内观禅意生活

《心又是什么?》

2017-05-19  本文已影响24人  一亩岐江

【我的阅读】《心又是什么?》

唐朝贞观年间,四祖道信禅师亲自来到牛头山幽栖寺北岩石室,寻访隐居修行的法融禅师。一开始,隐者不理他。

禅师问:你在这里干什么?

隐者答:观心。

禅师问:在观的是什么人?心又是什么?

隐者答不出来,这才起来向禅师行礼。

山上很多虎狼出没,禅师装出恐惧的样子,隐者就说,你还有这个在?

禅师就问:这个是什么?

隐者又答不出来,于是请禅师坐下说。

禅师在石头上写了一个“佛”字,隐者马上表情严肃庄重起来。禅师就说,你还有这个在?

隐者第三次答不出来。就拜倒请求禅师说法。

禅师说:(以下是基本心法,不作翻译)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

人与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禅师又说:

你只管遵从心灵自在,不要去刻意修行,也不一定要心里平静,不要有贪嗔,不要愁虑。心怀坦荡,随心所欲。不要去想着作善与作恶。生活当中,眼睛看到的都是缘。这个是佛法的美妙,快乐无忧,所以称为佛。

隐者问:心里既然什么都充足,那哪个是佛?哪个是心?

禅师说:没有心就不要问佛,问佛就不要带着心思。

隐者又问:既然不要刻意修行,那碰到生活中的疑难时,心如何对治?

禅师说:生活中的缘没有好与不好,好与不好都会来自你的心。心中如果不去定义缘好缘坏,你又怎么会想歪呢?你不会想歪,就能真心对待所有人。你只管遵从自心,不要去对治心灵,就是所谓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最后禅师强调说,现在三祖传给我的,我都传给你了。

这就是旁出法嗣第一世,牛头山法融禅师。故事记载于《五灯会元》卷第二。

2017.5.19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