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世界和现实世界
原创: 寻虎纯文学 寻虎纯文学
点击上方第二个蓝色字体即可关注
一般的常规的写作学习,一篇文章里很难有一句真正是属于文学语言的。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有很多是意象的语言,是不同于普通语言的。
开头最后一句“罢了罢了,又是德国。”这句。
包括我说的那段,最后一句,直子出现。
还有井筒仿佛将所有的黑一股脑煮进去。等等。
这些都不是技巧所做到的,而是意象的语言,它说话,作者记录。
如果你认为是技巧,那么不能理解意象是什么,会认为它似乎是一种神秘主义了。
《老人与海》。
老人又一次梦见了狮子。不是真梦到,这句写不出来。
梦的语言结构就是诗的结构,同样是语言赐予作者的。这些都是意象的语言,而不是技巧制造,不是作者的语言。
有时,写着写着,我明知道有戏,却堵着,很苦恼,就像迷宫,无数分叉。这时候我就让自己停下来,听听音乐,等待语言降临。感受没上来,气韵没出来,不要紧,召唤语言,承接意象的语言。
我渐渐有些明白,像佛陀、老子说的一些话,玄而又玄,其实是这些意思没办法说清楚,是心传的东西,但又不得不勉强说,所以说得云山雾罩。
就像剥洋葱,得绕着圈子理解。
真将洋葱彻底剥完,会发现什么也没有。
理解在剥的过程中领会到。
现在不会有人认为,“没”是百分百客观的东西,也不会认为“没”是百分百主观的东西。它像我调配的鸡尾酒,在主客观方面可以三七开,五五开,七三开。
问题是它到底是什么呢?
不过有人从来没有过这种冲击感,那也没办法,得继续调整阅读姿势和审美姿势,去熏陶。
假如只对读武侠和言情小说,觉得有冲击,额……那真没办法了。
我给意象的基本定义是~有情有意味的具象,它是精神现象。
但如果要解释下去,是一本书。我觉得还是在操作中理解比较好。我也考虑过弄三个月集训班,但教法还没打磨好。内部正在试。
意象和很多现实情况看起来似乎没差别,但意象中的母亲不是自己的母亲,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母亲的作品不能好的原因。
因为她们实在太像了。不能相信她俩不是一个人。写的时候会不断被拉回到现实世界,而不是处于意象世界。
- End-
欢迎进群讨论
助理微信:a1773010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