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技巧]练韵之支韵
练韵系列文章将以干货为主,乃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建议收藏备用。
从汉语拼音的角度来说,支韵和齐韵是相同的,都是i,然而韵部却不相同。这当然不是韵部的扩张,而是汉语拼音的失误,因为zi、ci、si中,这个i是不发音的。当然,学拼音的年岁太过久远,不知这番解读是否会唤醒你的印象,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明明觉得z、c、s和r拼在一起才能发出正确的读音。
支韵中,“日”、“时”二字使用次数破万,分别为14919次和11352次。不过“时日”这个词出现的次数却不多,只有区区12次。
千常字33枚:自、知、此、是、子、事、思、石、似、十、诗、枝、之、世、四、池、紫、只、至、使、死、始、迟、识、辞、直、士、丝、寺、师、食、持、失。
百常字80枚:字、室、指、尺、兹、湿、词、势、赤、志、史、斯、市、实、侍、试、驰、适、致、止、支、次、司、赐、姿、芝、资、置、视、织、嘶、滞、齿、氏、施、值、刺、质、私、制、祠、掷、执、翅、滋、纸、职、墀、恣、拾、耻、智、植、祀、稚、雉、慈、逝、誓、旨、痴、示、释、秩、饰、脂、咫、陟、卮、雌、髭、治、拭、踟、恃、驷、螭、肆、嗣、吃。
十用字93枚:尸、仕、式、鸱、炙、俟、缁、咨、觜、敕、茨、帙、豸、泗、梓、嗤、嗜、祗、叱、踯、鶒、肢、什、矢、趾、滓、蚀、疵、芷、巳、栉、渍、澌、笥、啻、魑、斥、侄、驶、祉、虱、枳、蚩、噬、贳、孜、鸶、兕、侈、炽、蜘、絷、轼、址、峙、鸷、伺、柿、帜、絺、汜、粢、姊、篪、蓍、涘、褷、筮、胝、摛、豕、弛、媸、匙、狮、栀、淄、赀、舐、饲、沚、耜、饬、泚、畤、笞、踬、瓷、跖、摭、茝、嵫、眦。
此前作诗,多选万常字、千常字,这次破一次旧例,选取四个百常字为诗一首:丝、词、史、字。
看到后三个字,应该是做出一首案头诗才对,写的当然是读书的乐趣,唯有一个“丝”字有些不搭,似乎很难与情境有所关联。不过我们的主体若是一位年轻的姑娘,那这个丝,便是发丝,整体而言便与情境很搭了。
所以,我们要描绘的场景是一个女孩子在案前,一边抚着头发,一边捧着书看。若是看到了一些绮文妙语,还会写下一首娟秀的小字,记在永远打开的本子上。所以写道:青卷伴青丝,妙目寻妙词。由于惯例是写七言,所以这两句分别还要再补上两个字,青简有幸伴青丝,妙目无暇寻妙词。值得注意的是,妙目是因为寻妙词才变得无暇,而不是没有时间寻妙词。当然,我们并不追求对仗,若是担心误解,但把无暇换做横波、流光、剪水之类形容眼睛的词便可。
找到好的句子之后,将它们摘抄下来,仿佛记下了自己的阅读史:笔水潺潺句连史。
最后则是对她的笔记做一个整体的概述,整整齐齐的汉字,仿佛是点缀在本子上的星辰:疏星点点文皆字。这样,一首七言练韵诗便成了:
青简有幸伴青丝,
妙目无暇寻妙词。
笔水潺潺句连史,
疏星点点文皆字。

然而,相比之下,似乎还是缩成五言,更为精炼:
青卷伴青丝,妙眸寻妙词。
笔水涓涓史,疏星点点字。
相比之下,五言诗似乎显得更加可爱,而且留白甚多,即留给欣赏者更加丰富的欣赏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