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夜读:七十四章
2017-11-19 本文已影响6人
博川先生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倘若民众不怕死,怎可以死相威胁?七十五章解释了为何“民不畏死”,乃因统治者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饭”字拆开,缺“食”则“反”。历史上多次爆发农民起义,盖因饥荒或战乱所致。民以食为天,没有饭吃堪比天崩地裂,人就会饿死。统治者把民众逼上绝路,反正横竖都得死,不如赌一把,因此才有了一场接一场的农民起义。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力量是极其可怕的,说不定就把一个朝代给推翻了。因此,对统治者而言,使民众怕死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治民之要,在于使民有所畏。民若畏死,多不敢以身试法。然而民不畏死,为何?生不如死也。倘若民众免于饥馑,生活有了奔头,多半不会铤而走险、胡作非为。解决民众温饱问题的同时,教育民众存心敬畏,爱惜生命,这是统治者必做的功课。
在法律产生之前,人的生死取决于天命,或者说自然规律,因此“司杀者”自然也。法律的作用在于“替天行道”,是“代司杀者杀”。这就好比外行人模仿专业伐木工砍树,常常要伤着手的。生死在于自然,不在于人为。杀一儆百有效果,但亦有副作用。不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到头来是要吃亏的。
统治者知道使民有所畏惧的重要性,自身亦当常怀敬畏之心。不要在大自然面前班门弄斧,否则迟早会伤着自己。
《老子》夜读:七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