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复盘剽悍读书营八连【读书复盘】

这样说话,让你成为沟通高手----《关键对话》读后感

2018-01-27  本文已影响41人  比格兔

说到“关键对话”可能会想到政府谈判,企业合作时等高大上的谈话场合。但其实普通人在生活,工作中也都会遇到很多会影响生活质量,工作前程的重要谈话。如果想成为一个情商高,会沟通,关键时刻通过谈话就能扭转局势的人。那就很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了。

翻看这本书的目录时,感觉里面有一些观点和《非暴力沟通》里的有不谋而合之处。都是要从心开始,学会观察,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而《关键对话》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解决问题的行动手册,更注重实践,它会告诉你在双方情绪激动,意见不一致的对话中,应该怎样沟通才能达成共识。

图片来自网络

何为关键对话?

关键对话有“三个特征,一个结果”。

三个特征:

1.对话双方的观点有很大差距。

2.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

3.对话双方的情绪非常激烈。

一个结果:

对话的结果会对双方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特征和结果,我们会发现关键对话随时可能发生。比如:你和客户谈判,双方都不妥协,局面陷入僵局;父母觉得你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频频安排你相亲,但你却觉得单身也很好,并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你向老板提出加薪,可老板却不想答应含糊其辞等等。这些对话的结果都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

关键对话为什么难以处理?

通常我们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常常会不知如何应对,事后总会觉得自己表现得很糟糕。我们或愤怒,歇斯底里地喊叫;或不受控制地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得罪对方;或畏惧退缩,沉默忍受。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关键对话为什么会这么难以处理呢?

这是因为出于人类的求存本能,当我们面对危险的时候,要么选择逃跑,要么选择消灭对方。而关键对话的氛围往往会让我们觉得处在危险之中,这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分泌肾上腺素,血液会流向四肢,大脑一片空白,我们会无意识地采取人类最原始的反应——暴力对抗或者转身逃跑。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是供血不足的,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理智思考。所以我们很难用友善的态度和理智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关键对话的应对之法

沟通高手面在对关键时刻的对话时却能很好地处理,他们既能做到不会伤害对方,又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引导谈话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关键对话》里就介绍了几种原则和技巧来帮助我们成为这样的沟通高手。


一.时刻关注对话目标

关键对话的成功关键就是要时刻关注对话目标。在谈话开始前,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想通过这次谈话达到什么目的?在谈话过程中时时观察自己有没有偏离目标。

在对话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开始顺从他人的意见,或是表现消沉,拒绝和对沟通时,我们就要注意了,因为我们的目标可能悄悄发生变化了。我们或为了保全面子,或想战胜对方而使对话越偏越远,最后变成无意义的争吵。

所以这时,就要暂停对话,重新审视对话的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让对话回到最初的目的,很多问题也就自动消除了。


二.营造安全的对话氛围

人是敏感的,也最擅长联想的。有时候,可能因为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对方就会很“多心”地觉得你不尊重他,你对他有意见。虽然可能你根本是无心之举,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如果想和对方好好沟通,在对话中营造一个安全氛围就很重要。因为当对方觉得你不尊重他时,就会本能地维护自己的自尊,而陷入激动的情绪中;当对方看不到对话的共同目的时,可能会片面地认为你是在“自说自话”,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对方可能就不会配合,选择逃避或者沉默。这些情况都会让对话难以进行,达不到沟通目的。所以给对方安全感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尊重感和共同目的。

所以当意识到对方可能误会你的意图和目的时,我们应当立即停止对话,用“对比法”消除对方的误会,传递共同目的,重构安全感,把对方拉回对话目的上。可以用以下句式解决:

1.否定部分:我不希望+对方对尊重感的误解或对共同目的的误解。

2.肯定部分:我希望+你对对方的尊重或对话的共同目的。

表达否定部分很重要,只有对方消除了误会,恢复了情绪,对话才能往下进行。

【例子】

你请同事帮你检查方案是否有错误。同事可能会意错了,把你的方案大改特改。你看到后如果说“我不是叫你改方案,而是让你帮忙检查错误,你干吗多此一举?"对方听后可能会很委屈,心想“真是好心没好报!”同事关系可能因此疏远了。

如果你先澄清对方误会的观点,表达:“我不希望你误会我不尊重你,相反我很感谢你为我提了这些宝贵的意见,但是这份方案马上就要上交了,没时间再做修改,先检查有没有错误就好。我希望老板能看到一份完整的方案。” 

这样表达会让对话处于安全氛围中,也会让同事理解你的真正意图,消除你们之间的芥蒂。


三.寻找共同目标

如果与对方沟通时,是因为双方目的不一致而争执不下,那么用对比法就不起作用了。这时应该暂停充满争议对话,关注对方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然后创建双方的共同目的。

1.表达积极意愿:

表达诚意,自己愿意为双方共同利益着想,让对方放下戒备,重建对话的安全氛围。

2.识别真实目的:

询问对方为什么要实现所说的目的?识别出对方所提要求背后的真实目的。这样才有助于寻找到双方的共同目的。

3.开发长远目标:

如果弄清对方的目的以后,发现双方的目的有所不同,而且也无法达成一致。这时就需要开发出一个更长远,更高层面的的目标,让双方能看到各自的利益,放下当下的争执,向更长远的目标发力。

4.重新制定策略:

找到双方的共同目标,达成共识后,要和对方为共同目标重新制定新的解决方案,让双方达到共赢。

【例子】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妈妈主张要对宝宝无微不至地照顾,一面宝宝受伤。爸爸主张不要对孩子过于细致,要让孩子学会适应各种环境。因此爸爸妈妈经常会出现分歧,谁也不同意谁的观点。

如果这时两个人可以尊重对方的观点,而不是争吵谁的理论更高明。仔细推敲自己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宝宝能够健康成长,只是两个人的策略不同而已。发现双方的共同目标,然后共同商量出一个两个人都认可的方案。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夫妻感情的情况下,共同养育好孩子。


四.回溯行为模式

在关键对话中,有时我们会被激烈的情绪带跑偏,成为情绪的俘虏,无意识地说出或做出不利于对话的行为,从而把对话搞砸。沟通高手则会驾驭情绪,他们不会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会通过认真分析的方式影响和改变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

书中指出,其实我们在听到看到一些事情后,会先在大脑中编故事,形成主观臆断,根据大脑的想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做出不同的行为。

【例子】

男生看见自己的哥们和女朋友在一起说话,还一副神秘的样子(见闻)。脑海中可能就会蹦出这样的想法,女朋友和自己的哥们是不是有什么秘密没告诉自己,女朋友是不是劈腿了(主观臆断)。然后越看越觉得他俩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顿时怒火中烧(情绪)。过去揍了自己的哥们(行为)。

如果是同样的画面,男生想的是,他们俩怎么会在一起?最近自己要过生日了,他们难道是要给我什么惊喜吗?(主观臆断)于是不好戳破他们,美滋滋地走了(情绪行为)。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大脑的想法是影响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因素。大脑主观臆断的过程一般不易察觉,所以要有意识地放缓节奏,观察自己的行为是否表现出暴力或沉默。如果是,那要感受是什么情绪导致自己做出这种行为?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这种想法形成的依据是什么?有利于对话的方向吗?这就是思维的回溯行为模式,通过这样的反推过程,自己可以在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觉察改变自己的想法,让对话能回到安全氛围中。


五.循循善诱,综合陈述观点

在安全的氛围中,我们就可以说服他人接受我们的观点吗?其实不能,如果双方的观点差异很大,就会使沟通再次陷入僵局。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会有技巧的沟通。书里给出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法-----综合陈述法。

使用综合陈述法的前提是,要确定当下对话的情绪氛围是安全的。然后遵循分享事实经过----说出你的想法----征询对方意见----做出试探表达----鼓励做出尝试的顺序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对方接受的我们观点。

要注意的是,想使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那么自己说话的顺序和逻辑就很重要。

首先要从那些最不会引起争议,最具说服力的事实开始说起。从这些事实中得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会让对方知道你的想法不是凭空而来的。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告诉对方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所以在措辞上也要注意,最好使用试探性的表述,例如,把“事实是...”换成“我认为...”,"人人都知道….”换成“有三位供应商和我谈过,他们认为....” 。

然后鼓励对方也说出自己看到的事实和产生的观点。表示自己愿意洗耳恭听,比如说:“你认可这样的事实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要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说话的自由。

总结

《关键对话》强调的就是目标和安全,在保证对话动机不跑偏,对话氛围安全的情况下,沟通都能比较顺利地沟通。当然要想时刻关注自己的对话目的,觉察自己的想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带给他人安全感,每一项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事情。这我们需要在实际对话中不断刻意练习,才能用在面对棘手复杂的对话中流畅表达,应对自由。

《关键对话》脑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