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笔记evernote认知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书笔记

2018-06-22  本文已影响19人  努力奋斗的durian

最近更新:2018-06-22

1.思维导图
2.关于本书
3.关于作者
4.本书金句
5.核心内容

1.思维导图

2.关于本书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豆瓣评分:7.0分

3.关于作者

作者是户塚隆将,1974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进入高盛集团,担任欧美及亚洲企业的企业并购顾问长达五年之久。之后在哈佛商学院取得MBA,转入麦肯锡公司,负责国际企业战略、改革、并购、合作的顾问工作。

4.本书金句

高盛、麦肯锡和哈佛商学院所推崇的成功要素大致可以整理为以下4点:
1) 重视人脉投资。
2)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与外在。
3) 保证每天定量完成任务。
4) 以宏观的眼光看问题。

人脉

磨炼内在与外在

养成不被时间操纵的工作习惯

决定性的沟通创造出成果

不局限于“一张表格,一条信息”

提高全球化的职业技能

5.核心内容

5.1重视人脉投资

5.1.1珍惜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

你会在无意中结交朋友,却不能预见你们的关系在将来会如何发展。

对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保持信赖,人际关系就会得到发展。当你将来回顾这一切时,这些点点滴滴就会串联起来。因此,随时随地注意拓展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5.1.2在人脉上投资珍贵的时间与金钱

积攒的人脉也许在其后几年就会派上用场。因此,要乐于优先考虑人际交往上的投资。

5.1.3发展人际关系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

事实上,不管对方是熟识的朋友还是仅有一面之缘的人,如果他能亲切地叫出自己的名字,那么,你一定会对对方产生好感。

记住别人名字的技巧:

5.1.4对交谈抱有诚意,并真挚地提问

初次见面时应记住对方的名字,接下来就该努力相互了解了。而且你应该采取主动,要首先对对方产生兴趣。人们对那些关心自己的人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好感。

要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自己首先应该真心关心对方,你不应只关心对方吃喝玩乐方面的兴趣,而应当带着探究心和好奇心提问,更关注从这次碰面中自己能学到什么新东西。

如果对方关心自己,并且想要了解自己,那么接下来,自己也会想向对方提出问题。

如果你认为与对方交往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的话,那么双方的距离自然就会拉近。

5.1.5要清晰地记住与对方相处的时间

我们为什么与老朋友之间会感觉距离很近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双方超越了利害关系,而且一起度过了很长时间。

尽可能地在不同场合或环境下相处,是一种很有效的交往方式。在不同环境下相处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人们会将有关相处的时间和空间的记忆累积成愉快的回忆,进而拉近双方的距离。

5.1.6不刻意逃避与公司前辈或上司喝酒的场合

为什么上司就这么能干呢?我心中一直存着这个疑问。我和他们在一起时,养成了观察他们的习惯。通常,我会有意地拓宽自己的视野,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这样他们就会给我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在与上司或前辈的积极交往中,我受益匪浅。

5.1.7不管多忙,每周都要跟与工作无关的人见一次面

每周都与公司以外的熟人和朋友见一次面,和他们交换信息,这是有效拓宽视野和拓展人脉的方法。

而且,要拓展自己的人脉,就应该积极地与各种人进行交流,如与自己兴趣爱好不同的人、成长在不同环境下的人、在其他行业工作的人、因与自己的年龄和人生经历不同而产生不同价值观的人等。

由此,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或找到新的人生目标,而且你们之间也可能会培养出想象不到的交情。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周围还有这样一群人。这些发现会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更多的成长机会。

让公司之外的人脉发挥作用,有三种方法。

5.2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与外在

5.2.1出电梯时要礼让他人

为了让自己一直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我在平时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总是尽量做到礼让他人。

5.2.2别把“对不起”挂在嘴边,要多说“谢谢

对他人真诚地说“谢谢”的人,通常会被他人认为是很优秀的人。因为一个人如果能自然地表现出感激之情,那么他在其他场合肯定也会平等地对待他人,并大大方方地接受他人的好意。

或许正因如此,能真诚表达感谢的人,会让你感觉到他身上潜藏着的自信。而那些只会道歉的人,会让你的心情阴郁起来,给人一种卑微且毫不自信的印象。

5.2.3培养思考无固定答案问题的习惯

在现实中,不一定所有的问题都有固定答案。实际上,大多数问题都没有固定答案。所以,自己设定课题、有逻辑性地思考、进而得出结论很重要。但实际上,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实践起来却相当难。

作为一名商业人士,平常要养成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的习惯,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为日后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打好基础。

5.2.4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读书术——读书后,要花三倍的时间思考

那么,怎样做才能构筑自己的见解和独到的想法呢?

实践方法:

5.2.5读报的同时,要思考“大家的反应”

买方和卖方、消费者和供给者的预测发生变化,主要是信息的变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变化造成的。人们对不断更新的信息非常敏感,这使得金融市场和实物市场也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是成为成功商业人士的关键所在。

更重要的是,在你知道这些信息之后,要看清人们对这些信息有什么反应。只有对人们的动态有自己的见解,你才能灵活运用这些信息,对其进行差异化分析。认真地听新闻、读报纸,将新信息作为资料,是构建自己的新的思考方式的源泉。

在读报纸时会注意以下三点:

5.2.6比起新颖的想法,要更加重视坚定的意见

我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理由有三点。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结论经不起推敲呢?其实逻辑推理能力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存在紧密的联系。

结论经不起推敲,是指自己想传达的想法和意见没有说服力。要使自己持有的意见足够坚定,就需要具备支撑这一意见的逻辑推理能力。实际上,具备了逻辑推理能力,结论本身也就顺理成章了。

制作图表是为了整理逻辑。

5.2.7不要靠网络“作弊”,独立思考,然后找出答案

人们就会养成每当遇到问题,就立即去搜索答案的坏习惯,而不再主动思考。当然,这样做如果能找到答案固然好,但如果没有相似的案例,就很难找到解决方案了。

而在麦肯锡咨询公司,思考已经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式,深入骨髓。就可以对现实课题从零开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了。

在面对某些课题时,我们也会用到“Why so?”。它的意思是:“为什么会那样呢?”这种询问方式可以由表及里地挖掘出问题的本质。

例如,如果课题是“销售额上不去”的话,你就可以用“Why so?”来反复提问,从而得出“因为顾客量没有增加”、“每位顾客的单笔消费额低”等答案。

5.2.8离开办公室时,请拿着笔和纸

有时,笔和纸可以处理电子设备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在需要设定富有新的视角和想法的假设时,我会慢慢地深呼吸,一边喝着拿铁咖啡,一边眺望着窗外,把自己所能想到的都写下来,创意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带着工作中产生的疑问,去找前辈或上司讨论时,我也会事先列出那些疑问,并带好笔记本和笔。

用纸和笔整理想法这一过程,有以下三个要点:
1.先写出头脑中浮现的想法
2.不要介意逻辑构成、因果关系、优先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
3.不断审视整理

5.2.9用“三个关键”锻炼瞬间思考的能力

反复思考这三个关键产生的原因之后,就能理解这一说法了。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出三个关键点”,人们的逻辑思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交流能力都能得到良好训练。

我将“三个关键点”的优势和这“三个关键点”整理如下:
1.将论点进行分解或者总结→逻辑推理能力
2.区分优先性→时间管理能力
3.加强说服力→交流能力

支撑一个观点的论据或理由过多或过少,都会使说服效果减半。一个论据太少,五个论据又太多。所以选择三个支持结论的关键点最适宜。

我们应该在平时就养成“总结三个关键点”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交流能力。

5.2.10养好身体,打造一个不迟到、不缺席的强健体魄

作为商业人士,你应从以下几点着手来保养好身体。
1.拥有充足的睡眠
2.吃早餐
3.不要忽视洗手和漱口
4.接种疫苗
5.定期体检
6.戴口罩

5.2.11注意健身,让心灵返老还童

首先,健身可以保持体力。有了体力,人就能保持年轻的状态。从工作层面来看,健身的关键不仅是保持身体上的年轻,更能保持精神上的年轻。

经常运动可以消除大脑疲劳,释放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而且,适度的运动还能治疗肩周炎等因久坐而产生的不适。

你就要注意运用下面三个技巧。
1.确保时间
2.在身体感到不适时运动
3.运动时不要太勉强

5.2.12服装整洁比个性更重要

看起来干练,而且这类看重的不是外表的个性,而是本身的工作方式和思想所具有的个性。

5.2.13两周护理一次鞋子

商业人士日常穿的廉价西装和衬衫的样式、做工都比之前好了很多。如果单就上半身来说,很难看出他们的穿着存在很大的差别。

这样一来,人们只能从商业人士下半身的穿着来判断其仪表了。就拿这位来访者来说,整洁的裤子和鞋就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点:
1.裤子有没有熨出裤线
2.鞋跟有没有磨损
小技巧:用鞋撑将鞋撑起,鞋就不容易走样,而且寿命一般会延长3倍。

5.3养成不被时间操纵的工作习惯

5.3.1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提前10分钟到场

它是一切工作的根本。然而,守时这一品质很难把握。也正因为如此,守时的人会倍受他人信赖。

5.3.2哈佛毕业生教给我的周末自我投资术

1)那么,对于20多岁的商业人士来说,应该怎样平衡工作和生活呢?30多岁的商业人士又该怎样考虑这一点呢?下面是我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一些经验。

1. 20多岁时,将精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上
具体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2. 30多岁时,将周末的半天用于自我投资
将周末的一整天(每天8小时)用来进行自我投资的人,一年下来,自我投资的时间就会长达400小时。在25岁之后的5年内,如果合理地进行自我投资,等到30岁时,你的事业与之前相比就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了。

2)主动地了解每个时间段工作效率的高低,合理安排时间,工作效率就会得到明显提高。下面是我安排时间的几个要点。

5.3.3夺取明日之晨的仪式
5.3.4在新的一周开始之前,将自己从OFF切换到ON

只要你观察一个人星期一上午的工作状态,就能判断出他的能力。任何人在早上都会困倦,讨厌周一回到办公室工作的感觉。但是,在周一一大早就尽全力工作的人就有所不同了。能调整心情、集中注意力、能按轻重缓急处理工作、对忙碌的工作做好心理准备,就是有能力的证明。

为了在周一早上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我会在周日晚上注意以下三点:
1.回顾刚刚过去的愉快的周末
2.确认下周,尤其是周一一整天该做的工作
3.比往常早醒15分钟

5.3.5高盛集团的优先顺序设定法

工作繁忙时,先停下来,整理好眼前该做的事。不要轻视时间的概念。

将工作分类之后,首先,你应该处理优先程度高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工作A。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无论如何都完不成这项工作,那么就要事先向对方说明大致情况,请求对方再设定一个截止日期。如果超过了截止日期,你要提前联系对方并说明延期原因。

其次,去做优先程度高但能马上完成的工作B。如果先处理这种工作的话,心情也会变得舒畅。

再次,去处理那些截止日期延后、优先程度高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工作A。

优先程度低的工作放在后面处理。而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C,按工作一览表的顺序一一解决就可以了。

最后,去处理优先程度低且花费时间的工作D。我们可以将这些具体分析整理成以下顺序:

应对A→处理B→处理A→处理C→处理D

5.4决定性的沟通创造出成果

5.4.1将笔记本放置在三秒钟就能打开的地方

做笔记的方法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在笔记本上做笔记的三个作用,具体如下:

5.4.2接到任务之后,当场确认任务信息

在接受新任务时,你应该当场与指示者确认需要完成的任务信息。因此,先要明确5W1H(对谁、做什么、何时、在哪儿、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做),然后当场向指示者请示任务的详细信息。

5.4.3接到工作任务后,5分钟内马上开始安排进程

接到工作任务并回到自己的座位之后,不管怎样都应立即开始着手工作。因为一旦将工作推迟,效率也会相应地降低。

在这5分钟的时间内,首先应该做的事是再次确认上司的指示。然后制订出工作计划,并对完成工作需要的时间进行预判。最后将手头的工作一一完成。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制订计划时要将截止日期提前一天。这样你就会自觉加快速度。

5.4.4回复邮件的速度=别人对你的评价

越是繁忙的顶级银行家,回复邮件的速度就越快。理由有三: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回复邮件时需要注意的三点,如下:

5.4.5向上司报告、联系、交谈时要先发制人

如果被上司问及之后再做汇报,那就为时已晚了。自己主动去做汇报,可以有充足时间整理好要点,确立好逻辑架构,然后再传达给上司。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回答上司提问时就能充满自信了。

5.4.6在汇报、联系、交谈时穿插假设来说服对方

“谨慎疏通型模式”是一种边向上司确认工作的展开方式,边与上司商量的工作模式,例如,“我认为……您觉得这样可以吗?”

“谨慎疏通型模式”的关键是假设思考,即先对自己展开工作的方式进行设想,然后再导出结论。而且在汇报、联系、交谈时,一定要准备好假设和结论。

在向上司汇报、联系、交谈时,如果发现上司的意见和自己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无法达成一致,你就应该通过一些假设来说服上司。例如,“我认为……因为……按这个方向展开工作可以吗?”这样也节省了上司问“为什么?”的时间。

5.4.7如何让繁忙的上司挤出时间

让上司挤出时间的能力是工作的关键。

下面我就来介绍三个让工作繁忙的人挤出时间的技巧。

5.4.8向上司报告工作要选在第二天一大早

首先,我需要有一个框架,然后再和上司商讨其合理性。回到座位上之后,我决定先对这份工作做一个计划。

我连夜完成了框架的制作,打印了资料,然后将资料放在了上司的桌子上,并在旁边留了一张纸条。同时,我又将资料用邮件发给了上司和小组成员。第二天早上我到公司时,上司也正好来上班,就直接向他汇报了工作情况。

既然接到了任务,即使只完成了70%,也要在第二天早晨向上司汇报,这样做非常有效。

理由有以下三点,具体如下:

5.5在能间接产生利益的资料及会议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5.5.1要将自己的资料视作“自己的产品”

无论内容多么精彩、会议进展得多么顺利,留在客户手上的也只是些纸质资料而已。在与对方初次会面的那一刻,对方所看到的也仅仅是手头的文件资料。因此,这些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你应该整理好复印的资料,再重新将资料仔细夹好

5.5.2麦肯锡准备的资料为什么只有一种颜色?

将发言资料的颜色控制在3种以内,这是准备资料的原则。准备资料与搭配服装是同样的道理。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发言资料基本上都是由黑和白两种颜色组成的。因为黑白两种颜色可以让资料看起来更具说服力,是一种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自信的表现。与其重视外观,倒不如注重内容。

在准备资料时,必须要求如下:

5.5.3准备资料时要有“连环画”与“3W”的意识

准备资料,首先要考虑文章的整体框架。这时应该有“3W”意识,即以Who(对谁)、What(发言的内容是什么)、Why(以什么为目的)为内容进行发言。

一般而言,项目领导做开场白,经理做中心发言,年轻人准备资料,这样的开场白会发挥特别的效果。请看下面一段开场白。
“感谢诸位今天出席第二次报告会。这次的报告会主要针对上次会议的存疑事项提出一些改善措施,并报告进展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此次会议的对象都出席过上次会议,所以在资料上就没有必要涵盖基本事项了。会议的目的是消除上次会议指出的疑点。因此,你只要有效地传达改善措施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资料自然而然就会回顾上次会议中的存疑事项,然后明确地列举出改善措施,最后再展示与之前相比发生的变化。

运用“3W”法准备资料时,具体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 Who(对象是谁)
准备资料之前,应先从会议出席者的职务、立场、背景以及年龄等因素出发,明确其之前所了解的知识,以及对项目进展所持的立场。如果对方对议题很熟悉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将资料写得面面俱到。反之,你就应该将基础性信息写得浅显易懂。

2. Why(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为了做业绩说明这样的报告的话,你就要拿出实际的数据进行陈述。

3. What(要传达什么内容)
如果对方对此持反对意见,那么在资料开头就叙述结论的形式反而会激起对方的逆反情绪,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将前半部分资料的逻辑关系整理好,最后再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会更有效地说服对方。

5.5.4如何用“麦肯锡笔记”说服客户

准备发言资料时,用手写的方式切入是非常有效的一步。乍一看好像会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但从实际效果上看,通过这种方法准备的资料反而更具说服力,也可以缩短后续的工作时间。

首先,准备四五张白纸和铅笔、橡皮。这时,你没有必要打开电脑和PPT演示文稿。更确切地说,暂时脱离电脑会更有效。

所以,你最好先准备好笔和纸,明确要传达的信息。而PPT绘制的图表只是支持文字内容的素材。

制作图表时,不应将与资料毫无关系的素材放入资料中,而应该清晰地展现出其与资料内容的依附性。这样,无论制作什么样的图表,都能确保信息内容能够顺利地理解。

也就是说,准备资料时要始终以内容为主导,而不是以PPT为主导。准备资料时,要在打草稿上花一些时间。麦肯锡的顾问在准备资料时,首先会打草稿。公司内会下发一种叫作“麦肯锡笔记本”的特制笔记本。
每一个顾问的桌子上通常会准备一本麦肯锡笔记本,用完后再换新的。麦肯锡笔记本上画有方格,这是为了能让顾问准确地绘出图表的纵轴、横轴。

“麦肯锡笔记本”的使用方法,如下。



麦肯锡的顾问在麦肯锡笔记本上绘制图表时都使用铅笔。绘制草稿图表时一定要使用规尺。要绘制出准确的图表,有时甚至要不断修改。

顾问在准备好手绘图表的草稿后,才会打开电脑,利用PPT来准备资料。在准备资料时都会花费一些时间用来绘制手绘草稿。手绘草稿有三点好处。
1.可以集中思考
2.重新制作的速度比较快
3.将重点放在资料内容上

5.5.5不局限于“一张表格,一条信息”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资料始终遵循“一张表格,一条信息”的宗旨。如果一页资料中包含几张图表的话,信息就容易被分散放置,那么读者就会难以理解要传达的内容。

麦肯锡资料的配色以黑白为主,文章中使用粗体字的地方也非常少,顶多是在需要引人注意的地方画上下划线。

在资料的最上面,一般会用一两行记录信息,信息的下面是标题,紧接着就会插入一张图表。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通常使用直线图表和圆形图表等简单图表模式。资料信息非常简练,直接与图表相关联,说明文字毫不含糊。

“一张表格,一条信息”的关键是具有创新性的构思,而不是思考怎样加工手头的数据、引出信息。

5.5.6将注意细节贯彻到底

资料的整体构成、文章内容以及图表的使用方法等都做了细致修改。批注中不仅指出了助词的用法问题,也指出了文字的格式错误等。

其实,贯彻“注意细节”并不需要行业的经验,我们之间存在的差距主要在于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没有高质量完成工作的意识。

下面我来介绍两种注意细节的方法。

5.5.7如果在会议上不发言,那么这跟缺席一样

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求全体出席者对会议做出某些贡献。除了那些发言之外的事情,你能对会议做出的贡献就是发言。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发言的出席者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在会议上,所谓“价值”,指的就是积极发言。每天在集体会议中被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

两个在会议中展现自己的技巧,具体如下:

5.5.8开会时,为什么要坐在白板前

麦肯锡的顾问都非常擅长使用白板,也很擅长处理会议中的问题。

熟练使用白板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其中,能够有逻辑性地整理大家的意见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具备捕捉议题本质的能力和视觉上的表现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在白板上处理问题的能力呢?答案就是,平常多思索做笔记的方法。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要想办法抓住讨论的要点,并培养将要点条理清晰地总结在笔记上的能力。


高手白板达到的境界:
他的笔记做得就像可以直接拿来发言的资料一样,上面穿插着精美的图表。对于会议讨论的内容,他不是用文字机械地记录,而是抓住议题的本质,一边有逻辑地进行整理,一边做记录。笔记本上清晰地画着矩阵、横轴和纵轴,明确地展现出了议题的要点。

他可以抓住议题的本质,条理清晰地进行整理,然后归纳大家的意见。他还能自然地引出会议出席者的意见和想法,然后整理出大家的意见。因此,他可以在会议上出色地担任领导这一角色。


总结会议要点需要具备三个技巧:
1.不要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要站在听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2.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出大家的意见
3.抓住意见的本质,做出书面总结

5.6提高全球化的职业技能

5.6.1如何将爱国心转化为动力源泉

可能有些人听到爱国心就会皱眉头。但我认为,健全的爱国心是非常必要的。有时,爱国心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自信心,而健全的爱国心更可以转化为积极的能量。

5.6.2英语说得再流畅,不如提高表达的逻辑性

在高盛和麦肯锡,那些被称为专家的日本人都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对话,但大多数人都不能做到“流利”。

日本精英人士说英语时有三个特征。

5.6.3如何合理设立英语学习的目标并用最短的时间实现目标

需要使用英语时,你不能找借口说自己说不好英语,而要多加练习,因为语言只有不断运用才能慢慢熟练。

要重新学习英语,我认为有三个技巧,具体如下:

5.6.4工作时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领导能力不是某个职务名称那么简单,而是实际指导能力和统帅能力。一个人不是成了部长之后就能掌握领导能力,而是有了领导能力之后才会赢得统率团队和组织的地位。

在上司赋予你更大的责任之前,你应该自己主动背负起责任。这不仅能提高自己看问题的视角,而且也能明确自己的不足,从而尽早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工作时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晋升非常重要。

5.6.5不从公司“退学”,力争顺利“毕业”

员工离开麦肯锡,通常的说法是,员工“毕业”了。而之前离开麦肯锡的员工会被称为毕业生。我们不要把辞职想成“辍学”,而要将其想成“毕业”,这种想法很重要。辞职的理由很多时候并不积极。
“毕业证书”很重要,理由有两个,具体如下:

5.6.6“私人笔记”不离身,进行明确的目标管理

我通常都会随身携带一本“私人笔记”,这样可以非常有效地对自己的目标进行管理。

在打开笔记本写备忘录或是整理应做事项的工作表时,我会写上想象中自己将来的样子和要达成的目标。如果只是制作眼前工作的计划表,视野就会变得狭隘,所以我偶尔会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而想出近期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